在犬病的临床治疗中,输血是常用的疗法之一。其意义在于迅速增加循环血量和体液量,增强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加蛋白质的浓度及血液凝固性,刺激造血机能等。当犬大失血、休克、严重贫血、凝血不良、恶病质状态和蛋白质缺乏症时,输血不仅可迅速补充循环血量和体液量,维持血压;另外,还可增加机体的特异性抗病力。
方法:选择供血犬时,一般选择与受血犬为同一品种的、健康的、1~3岁的年青犬。采血的部位一般在犬的前肢头副静脉,先采供血犬和受血犬的血各10毫升,取5毫升注入离心管分离血清,做交叉配血试验,即将供血犬原血(血清)与受血犬血清(原血),滴于载玻片上,混合均匀,观察有无凝集,如无即可输血。供血犬的采血量应为15毫升/千克,总血量依据受体的体重估计,以每千克体重5~10毫升为宜,采足后用止血钳夹持采血袋上端的软管,防止空气进入,污染血液,在冬季应注意保温。输血时先对受血犬输入生理盐水10毫升/千克,再接上采血袋以每分钟5~10毫升的速度注入血液。如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呕吐、不安、痉挛、心悸亢进、呼吸急促等,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强心、注入高渗糖、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措施。
应用输血疗法时应注意的是输血过程中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特别是采血、输血步骤。当病犬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急性重度肾炎、肺水肿、肺气肿、脑水肿、白血病等时,应禁止输血。反复输血时最好不要用同一供血犬,以防发生过敏反应。输入的速度不宜过快,严禁输入空气造成血栓、气栓。对配血凝集试验的观察,不能用肉眼确定时,应在显微镜下低倍观察,以防轻度凝集。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最大的就是怕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病人因输血导致的与输血目的无关的任何不良反应。输血反应的分类按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按性质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临床表现: 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常发生迅速,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出现。早期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寒战;面部潮红;低血压;腹、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喘息、呼吸困难;焦虑、输血处疼痛难忍;少尿、无尿。迟发症状主要包括全身性出血倾向,严重者由于大量血红蛋白流入血液,出现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或葡萄酒色,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激活神经内分泌、凝血系统,病人产生DIC,出现紫绀,甚至休克,导致死亡。
(1)输血前、后及输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
(2)血制品中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以防血液变质。
(3)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振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
(4)血制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冰冻血浆使用前放在37℃温水中复温,6h内输入。
(5)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6)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三查八对”。(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无凝集原,无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7)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
(8)输血后血袋保留24小时。
*本文由上海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