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衡量路程的远近不同
没车出行往往是通过公交地铁等,通常是根据时间来计算距离的远近;有的人则是步行,5km的距离,速度快的至少都得走1小时,这距离算远的了。但对开车的人来说,50km以上的距离才算是远,路程整整相差10倍。
2
城市结构的认知不同
没车时对城市结构的认知多数是根据公共交通网络,即以粗犷轨道交通作为基础,他们能记住的是每个站点的名字。而开车出行的人对城市结构的认知则是以细致的汽车交通路线为基础,他们脑海里储备着每一条道路的名字。
3
判断安全的感知不同
没车时,总觉得司机对车辆左右眼障碍物及行人距离都是能够精准把握的;但有过开车的体验后终于知道,通常情况下能把握精准的只是对左侧的障碍物距离,当时速超过30,想要两边都把控到位的,估计得驾龄半年以上。
4
便利与否的立场不同
没开过车之前,总觉得开车方便又快,所以打车时都会让司机开到跟前再上车;而开过车后,偶尔打车,会定位到容易辨识、能够停车的建筑物,等司机的时候也会留意地图看看车从哪个方向来,判断自己是否要过马路等司机。
确实,开车的人跟不开车的人因为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在生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倒没有什么孰是孰非的评判。
只是似乎有车之后,思维会更加宽广、视野也更加开阔。所以如果小伙伴们想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不妨考虑买车作为行动的第一步。
开车和不开车的思维区别挺大的。
首先,开车后会比较知道和注意车的盲区。比如避免进入A柱的死角、提醒小孩不要蹲在车前后等。像有些人走路、骑车,就会走到车的左前方,下公交车会从车的行进端绕行,这些都是很危险的。
其次,会比较知道车其实很怕伤人的道理,所以过人行道比较大胆,当然会给一个手势作为明显提示。相反,没开车的人看到车开过来就比较不敢过马路。
第三,开车后坐别人车就比较知道规矩,特别是在哪里上下车。坐车最好坐副驾表示尊重。关门不要大力甩门,不礼貌让车主心疼不说,还特别不尊重像是把人当出租车司机。知道哪里上下车比较顺着车前行方向,和方便停靠、不会被抓拍,下车推门也会注意前后观察,避免影响别人通行甚至引发事故。
第四,就是更懂车注重车的品牌、动力、驾乘感受,会留意观察同品牌、同车型的车和车主,比较敏感,坐别人车会明里暗里进行比较、评价,甚至碰到不同驾驶习惯的,对亲人熟人朋友会指指点点。
第五,开车后对行人、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走比较反感,路怒的情况下甚至会不礼貌。
1. “远”和“近”的概念不一样
没有车的时候,我们通常靠步行和公交车还有轨道交通。所以一般就是以时间来计算远近距离。简单说,没有车的时候,3~5 km以内的距离,30 min左右的路程,都可以称为“远”了。甚至 30km 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其他城市”了。
2. 对城市结构认知不一样
不开车的人对于城市的认知可能仅仅局限生活圈的一小块。
然而,买车后,不少人对城市的认识就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再以铁道交通作为自己的基准点了。而是以家为中心20km为半径甚至向更远的地方延伸。
3、居住地点发生变化
没有车的时候,租房就只能沿着地铁站找,而且还要周边有完善的购物中心。不然生活便利程度就很低了。然而,这些地方往往租金价格较高。有车后,租房就可以离地铁站远一些了,如果学习工作不在市中心,可能你就基本和轨道交通告别了。这样租房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租房,不在局限于轨道交通和购物中心。这些地方的租金相对较低。
4. 生活圈子不一样
找工作方面:没有车的时候,找工作,一般会找家附近和在火车站边上的工作,这样找工作的范围就小了很多,而且工作种类很少。有车的时候,找工作范围很广,而且有些工作的地点不会在火车站边上,甚至一些工种,要求是必须有车才行(比如说送外卖,搬家具等)。
5、交通的关注点不一样
6、速度感知不一样
如果你骑自行车,20km/h 已经很快,也是很累的。然而开车20km/h,这就相当慢了。等把车开习惯了,60km/h 都觉得慢,经常喜欢上 80km/h 的高速。如果是两个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那么至少上 110km/h,有些人偷偷超速,120-130km/hr也是有的。
开车前和开车后简直是不同两个世界,所以思维当然有着巨大的差别。
开车前,交通信号只认识一个红绿灯。多简单啊,绿灯的时候就走呗。
开车之后,只要是一个不认识的地儿,那都是战战兢兢的。时刻要提醒自己提前变道,时刻都要竖着耳朵听导航,一旦走岔了路就无比抓狂,走在高速上,那得时时刻刻把眼珠子擦亮;有时候看着那些马路上横冲直撞的朋友,再想想当年的自己,不禁感慨“生命诚可贵”啊。
没开车的时候,总会抱怨为什么不能把车停这里,不能把车停那里;
开车以后才知道,有些地方是因为违法,不能停;有些地方是想停,但技术不过硬、经验不丰富的司机朋友们不敢停。
不开车的人,那些交通常识都是学校教育和言传身教得来的,毕竟没有系统化地学习过,没有司机清楚也正常;
开车的人,虽然当初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过,但很多东西还是在长期实战里慢慢磨练出来的。
不开车的人,不管坐什么车,不管谁开车,都特别放心;
开车的人,但凡司机与自己脾气秉性不对付,就会感觉横竖都不踏实。
除此之外,开车和不开车的人对车的态度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没开车的时候,坐在车上什么也不用管,偶尔会在倒车的时候帮忙看看,或者给司机报告一下外缘路况;
开了车,尤其是自己的车,那必须得小心翼翼。底板稍微磕一下,心里能难受好半天。
开车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司机们的脾气都那么大。直到自己上路才发现,“路怒症”真不是空穴来风。等红灯的时候起步稍微慢了那么0.001秒,后边跟着的车便会用无情的喇叭声向你发出道德的审判。当你专心致志地跟车的时候,总是会有一辆车成功加塞到你的前面……
开车之前,好比佛祖如来;开车之后,简直斗战胜佛……
不开车时,衡量地理位置的维度是:几路公交车,几号地铁;
开车以后,衡量地理位置的维度是:XX高速,XX出口,XX东边。
不开车时,对于出游大多没什么好感,周末两天也就是在家门口各种公园里转悠,但凡稍微远点的地方,光看各种换乘表就已经将念头打消个一多半,边玩还得边想着末班车;
开车以后,对于出游有了极大热情。以前想想就头疼的地方,现在一踩油门就能到。稍微玩得晚一些也无所谓,大不了就睡车里。
总之,开车和不开车的人,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汽车使用的认知;
2、对生活半径的认知。
对汽车使用的认知
开车之前,唯我独尊。
开车之后,会慢慢在实践里学到很多知识,这些你可能以前略有了解,但是只有开过车之后才更加深有体会。比如,后排带有乘客,该如何停车?
开车的人和不开车的思维差异较大,他们之间的思维差的不同点有:
一、“远”与“近”的区别
1、有车前
2KM 内称为近,5KM 以上称为远。或者 30 分钟内称为近,45 分钟以上称为远。去远的地方是根本不太愿意去的
2、有车后
20KM 内称为近,50KM 以上称为远。虽然偶尔要去 50KM 以上的远方,但是还是非常愿意去看看的。
二、记路方式的区别
有车前
没有车的人,出门脑海里浮现的是地铁图,公交线导航只用来找最近的公交站。
有车后
有车的人,出门脑海里浮现的是几环路不堵车,今天准备超个近道走个没走过的路。
三、娱乐方式的区别
有车前
可去的地方选择少;活动种类范围比较少,对感兴趣的活动,不能马上出发;很多事情必须计划着做。活动区域范围窄,趋向于回家休息
有车后
可以去的地方多,活动种类丰富;对感兴趣的活动,可以随时出发马上执行,无需细致的在时间上安排活动范围宽广,趋向于在外玩耍。
四、心理状态的区别
司机心理:
怎么离这么近。瞎啊,撞着你了怎么着,按喇叭催。没听见呀,怎么还不让。考验我车技。慢点慢点,别躲着人碰到护栏次,刚儿刚儿的能过去,都不要命啊?
行人心理
走啊,这破车要干嘛?离着半米远呢你过不去?还按你妹的喇叭?快点走,还有20公分呢?这过不去呀,加油赶紧走,开个破车吓唬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