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学”偏重于思想意识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践方面。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本领,但人类无疑是在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世界中,学习能力最强的生物。而且,学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又是最至关重要的社会行为。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中,开卷的标题就是“学而第一”记载的孔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什么是学习呢?不同领域的人们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大致上是两类:一类如教育界通常所使用的关于学习的定义,把学习定义为是后天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而另一类是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通常所使用的,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使主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恒久变化的过程。在同一领域里,也有同时使用上述两种定义的。我们认为,后一种定义不仅强调获取知识,而且强调人获取知识以后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同时,也没有把学习限定为后天获得的行为,也许比较合理。
苦中作乐
学会后懂得正
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