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

2024-11-04 20:15:4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应该包含这么几个要素或者环节:复习――预习――新知识学习――反馈――小结或总结;这几个要素环环相扣不可缺失,同时也不能随意排列或颠倒。在这几个要素中,现着重谈谈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从以上图示我们可以看出,课前预习处在复习与新知识学习之间,这说明了什么呢?很显然,它说明了课前预习在新旧知识的更替或更新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承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课前预习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粮草”,必须先行。
谈课前预习,也不能抛开复习和新知识学习这两个部分。因为他们三者联系最为紧密:预习必须建立在复习的基础上,而新知识的学习又必须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不能割裂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搞好学生对复习、课前预习和新知识学习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要给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目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就课前预习做深入的探索,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适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三要让学生把这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
一、做好旧知识的复习,为预习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说明,我们知道每一章节的安排都是建立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与合理安排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首先做好复习工作;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安排好复习的范围和内容,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的小结,也可以是某一个系统知识的小结,力求使复习的内容与新内容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复习的内容能促进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理解。例如,我们在进行某一课单词的学习时,可以就某个生词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归纳总结(语音、构词、词性、搭配等方面),使已学词汇的复习总结与新词汇的学习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就能较好地掌握新学词汇。例如ea组合在下面的单词中发音各不相同:read,bread,lead,head,treasure,idea,great,forehead,peace,ocean。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单词吗?派生词中加前缀可以改变词义而词性不变,加后缀则词性变化而词义不变。如unusual,unfair,unhappy,useless,hopeless。也可以用同根词记,如care,careful,careless,carefully,carelessly。学习look这个词时,要记住它的常用词组,即:look
at,look after,look like, look for, look
down;所以,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就能够从对已学词汇的掌握,顺利过渡到对新的词汇的掌握。
二、明确预习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优点或缺点,长处和短处,能够认清自我,了解自我;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能够就教师授课中的问题或内容做出较为准确的推理和判断,提高学习效率。经过预习,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不会茫然或措手不及;对重点难点知识就能够从容应对,并能够较为顺利地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在课堂听讲时学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该听的时候能听懂,该记时能记得下,该思考时静下来思考,而不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能够使课堂学习轻松而不感到疲劳,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预习,预习应该有个度
1.要向教师了解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范围。在范围内进行阅读、思考、理解并做出笔记,把不懂的或迷惑的地方勾画下来,留待课堂上教师讲解时解决。2.要弄懂新知识要求掌握些什么?基本构成?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相关的联系?同时,适当做个小结,使新知识在大脑中有个清晰的脉络。3.合理安排好时间预习。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不要一味深究,该收手时就要收手,因为一些问题凭个人能力也许难以解决或费时费力而效果不好;第二天教师的一句话或几分钟的解释也许就能起到点睛作用,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学英语的时态这一内容时,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和知识体系,他们就会觉得这个内容相当难,我相信绝大部分学生在这个内容上恐怕吃过很大的苦头;其实这个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是不难的,我用了一个简单的数轴就能表达清楚了。我们可以把英语的时间大致划分为四个时间:过去的过去――过去――现在――将来;以这四个基本时间为基础,推理出:一般过去时
一般现在时 一般将来时
过去完成时;再以这四个时态为基础推理出:现在: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包括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将来:包括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过去的过去在英语上也不就是过去完成时嘛;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基本掌握了英语的基本时态,所以,教师高瞻远瞩的理论总结与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梳理能够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和帮助,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些难点知识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但也要让学生掌握个度――预习应该到什么程度: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探究的知识部分,还是学生在碰到棘手或为难的部分作为第二天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来解决的部分。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的作用,抓好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就能够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使学生提高自修自学的能力,使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能良好地运作起来。

回答2: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教材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学生在平时进行预习中,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要怎样预习。因此就出现“把课文读一读,生字写一写”就算预习了。这样根本就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下面就谈一谈本人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到陌生而好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的注释去了解作者。而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去掌握了解。学生只要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目睹家家户户团圆热闹的情景,顿时倍感孤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情之所到,有感而发。学生了解到了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对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
二、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的目标,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导读。导读是对课文最主要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是对学习课文提出一些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提示,预习课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这两方面却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如: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找骆驼》。在教学之前我通过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骆驼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提前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