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那么也就可以说电子有电荷,电荷是电子的特性。
如果要细一点,电荷是指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不同的原子拥有的电子数目不同。但不能说一个电子是一个负电荷,只能说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是实际存在的,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特定的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 例如"质量", "大小", 甚至"颜色"等等. "电荷"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有些物质具有正电荷, 有些物质具有负电荷, 有些不带电荷
解释你的问题补充:
1、发现电流的时候,还不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但是知道有两种电荷,科学家猜想了电流产生的三种可能:1可能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2可能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3可能正负电荷一起相对移动。
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全是因为方便。事实上定向移动的不是正电荷,而是带负电的核外电子,事实上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是不动的。
2、根据相对运动,电子的反方向运动,就相当于正电荷的正方向运动,为方便考虑问题,所以采用后者来描述电流的运动方向。
3、金属是由原子组成的,固态金属的原子核是很稳定的,可以说是不动的(或说自由移动的空间非常非常小,相当于不动),动的只有核外电子,导体的核外电子容易形成定向移动,因为电子是负电荷,所以电子移动的反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电流方向。
(我是按照初中标准给的浅显答案,需要更进一步分析可以一起讨论,不过以上对于初高中来说够用了)
再次补充:你说的一点没错,就是电子从电源负极出来,流向正极,而正电原子核始终没动!
看你这么聪明,关于电子为什么通电了就会这样移动也顺带做个解释吧。
首先通电回路会在导线中产生一个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电子才会由负极流入正极,从正极钻到电池里面去。而你知道吗?在电池的内部恰好有一个相反的电场,这个电场是由负极指向正极的,它在电池的内部而不是在导线中,这样,外部的电流方向和内部的电流方向形成了一个同指向封闭的回路。电池内部的电场会使钻入电池的电子(电子从负极出来,通过导线流入电池正极)在电池的内部由正极向负极流动,最后从电池的负极钻出来,进入导线中,导线中的电子,再在导线中那个电场的作用下在导线中流向正极,从电源正极钻进电池里面去,如此循环下去,进入电池正极的电子与流出电源负极的电子一样多。并没有消失。另外,电池内外的电场力,都是由电池内部的化学能提供的,电池里的化学物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吸收回路中的电子,电路中的电子从正极钻入电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向导线中释放电子,刚才钻入电源的电子从负极钻出。一旦化学能耗尽,还原反应与发生氧化反应就结束了。电池就不能让导线中的电子从正极钻到电源内部,也不能让电源内部的电子从负极钻出来进入导线,这样电路中的电子不能电源内部与导线之间循环流动,电池也就没电了。
另:补充lrn076同学对键盘的解释,为什么现在的键盘是按照QWERTY这样的布局呢? 这是因为最初的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肖尔斯发明了这种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肖尔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
所以不是大家认为的这种布局打字速度快,实际上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因为这种布局恰恰是为了放慢打字速度而设计……
国外某强人近年来发明了一款打字最快的键盘布局,现在国外高端的打字员都用那种键盘,而大众,习惯的才是方便的,老百姓谁追求极限的打字速度呢?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劣势产品战胜优势产品”的例子。
电荷是对带电的粒子带电量的表示,电子是带负电的,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该粒子的电荷量,如氮,原子分布结构是2 5,所以要得到3个电子趋向原子核稳定,所以氮带3个电荷,表示N3-
电荷分为正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确切讲电子是一种物质,它本身带负电荷
而电荷是一种性质(电磁学上),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物理学规定,用丝绸摩擦所产生的电荷称之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生成的电荷称之为负电荷,电子是原子里的,围绕在原子核周围,显负电,原子核显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