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外永定河上,距天安门15千米。它始建于金代大定年间,历时3年建成,定名为“广利桥”。又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所以广利桥俗称卢沟桥。
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联拱石桥,明清两代都有重修,现在所见到的为1986年重修复原后的石桥。桥长266.5米,桥面宽9.3米,为花岗岩所砌成。
卢沟桥下有11个拱券、10个桥墩,每个桥墩的迎水面都被砌成了分水尖,分水尖上有安装着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用以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墩的冲击,人们戏称这种三角铁柱为“斩龙剑”。
桥上两侧还有281根望柱,柱底雕有荷叶墩、柱头雕有莲花座,莲花座上还雕有约500只神态各异石狮子,是中国桥梁石狮雕刻最多的一座石桥,这些石狮子多数为明清两代的原物,有的还是金元两代遗物。
在桥畔两头还各立有一座汉白玉碑亭,每座碑亭的四角都立有1根雕有精美盘龙纹饰的亭柱,其中一座碑亭内竖有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碑文为康熙帝御笔,另一座碑亭内竖有卢沟晓月碑,此碑虽不如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高大,但碑文同样为乾隆帝御笔,且卢沟晓月盛景也由此而名扬四海。
卢沟桥经历了金、元、明、清四朝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20世纪30年代又经历了一次战火的侵袭。1937年7月7日,盘踞在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无理借口想要强行通过卢沟桥而遭到了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炮轰宛平城,一场激烈的战役在卢沟桥上展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就是震惊中外“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现在,卢沟桥已被列为我国红色旅游景点,是北京、遵化、乐亭、天津和北京、保定、西柏坡两条红色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易县狼牙山五壮士塔,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等景点组成了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丰台区卢沟桥镇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近810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桥身全部都用白石,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面宽7.5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全桥的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部分,均使用腰铁固牢,用以加强石与石之间的拉联。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且还在每个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铁柱,以抗御春冰和洪水。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炮声,民族解放战争在此揭开序幕。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1年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纪念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