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第一山——雁荡山。
1、雁荡山简介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地处北纬27°50′~28°30′,东经120°27′~120°41′,总面积450平方公里。雁荡山(龙西乡)南距温州市龙湾区的永强机场仅80公里(一级公路,车程不到2小时,北距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机场仅60公里(高速公路),车程不到1小时。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陈志岁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2、雁荡三绝
·灵峰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危峰乱叠,山外有山,谷中有谷,无峰不奇,无石不怪。主要名胜有:玉女、金鸡、独秀、双笋、巨柱、一帆、仙仗、会仙、新娘、吹箫。这里每一个山峰都寓意着一种不同风格之美。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每当夜幕降临,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鹰敛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一一显灵,形神兼备,令人神思飞翔,浮想联翩。
·大龙湫
大龙湫站在大龙湫峡谷,只见一道势不可挡的瀑布飞泻而下,坠入197米深的谷底;瀑布下水珠晶莹,犹如杨花飘落,使大龙湫峡谷显得更加壮观和妩媚。大龙湫的水变幻无穷,正如清时袁枚所写:“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正由于此,世人有“欲写龙湫难下笔”之言,也有大龙秋壮观恒入人梦之说,于是乎诗人陈志岁既遂游大龙湫之愿后若干年登上龙湫背时有“三十年长忆雁荡悬河落天半”(《登龙湫背》)之语。
·灵岩
灵岩雁荡之美以灵岩为第一。灵岩因状如屏风而被称屏霞嶂,以灵岩为据点,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周围古木参天,险峰奇石。至灵岩寺前,映入眼帘的有天窗洞、霞客亭,还有群山环抱。这里无洞不奇,无洞不巧,有的藏于两峰之间,有的嵌夹在悬崖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美若仙境的观音洞。
3、相关文学作品
·《接客僧》茅盾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雁荡山》佚名
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
千条飞瀑万条涧,此时雁荡第一奇。
·《贺新郎》宋·王义山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嶕嶢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硉矹处,钜□石。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是皖南斜列的三大山地(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九华山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具有高山小气候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比山下短。
九华山的特产有九华云雾茶、黄精、天竺筷、纸扇等。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尤其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独领风骚,闻名于海内外。以山笋、冬菇、野菜为原料做的“九华素食”久负盛名。九华山把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雁荡山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广义的雁荡山景观,自北而南包括温岭的方山景区,乐清的显胜门景区、二灵景区、大龙湫景区,平阳的明王峰景区、石城景区和东西洞景区等。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