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家长价值取向影响
“幼儿之间的爱攀比,讲虚荣心,绝大部分是受到成人的影响,尤其是家长的价值取向,这是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冯夏婷认为,“如果家长虚荣心强,爱攀比,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中受到影响”。
其实家长往往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孩子慢慢的就会自觉地跟别人比。可惜的是,孩子往往不比学习,竟比一些不属于自己东西。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时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式,容易促使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幼儿园里的某某小朋友有奥特曼,我也要买”。估计不少家长曾面对孩子类似的要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攀比心态时,不可盲目训斥或一味满足,而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比如说“这么多奥特曼玩具,妈妈不可能都买回去啊”。
孩子比来比去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只要家长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个体,都有优点有缺点,尤其帮助孩子找出他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平息他的“攀比之心”了。
表扬时多与良好品质挂钩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夸奖是“至高荣誉”,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的夸奖就有可能成为促使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
星河湾灵格风幼儿园园长关萍说,在幼儿园中,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也可能促进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例如,如果教师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类似比较都会促使幼儿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衣着、玩具等物品的外部特征,加速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
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夸奖表扬小孩,尽量不要与幼儿的外在穿着是否漂亮相联系,因为幼儿可能会将得到夸奖与所穿的新衣服联系起来,获得攀比的最初动因。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游戏中谁最积极,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帮助别人等良好行为特征上,这样幼儿在努力获得表扬的过程中,将会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总是溺爱孩子,经常夸大孩子的优点,不过现在的孩子确实聪明并且可爱。此时孩子们的大多数缺点就被掩盖了。而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另外,家长平时也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有求必应(现在的孩子聪明很会讨人喜欢),别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得有什么,不能让人家比下去。慢慢地,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与别人攀比的心理,甚至形成了爱慕虚荣的性格。大多数还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过度虚荣(过度谦虚也不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对别人的才能从不赞许;常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是家庭环境,瞧不起人(装犊子)。摆阔气、赶时髦等。其实这些在某些时候会惹来杀身之祸。另外,父母在某些时候主导孩子的虚荣心,主要表现在让孩子参加各式补习班、特长班、文艺班等,而且还必须让孩子获得成绩,没有获得就非打即骂,也是导致孩子虚荣的一种。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当孩子过度谦虚时(虚荣的表现),家长要立刻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开导。
孩子爱慕虚荣,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其实什么都不是)。这样的孩子往往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假如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很优秀,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时,家长可以交给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此时不可以批评打击孩子),让他觉得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有些事需要别人的帮助方可完成。
要孩子不虚荣,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孩子的面前不要经常把“穿戴名牌”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特别是家庭并不富裕的家长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也正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少家长对教育机构的宣传语深信不疑,纷纷本着“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课外班兴趣班。善林金融采访的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受,觉得“养孩子太贵了养不起,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善林金融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并没有考虑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需不需要这三个问题,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报了,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差。善林金融分析,这实际上是家长的攀比的心理在作怪,但是最后苦的不仅是自己的钱包,还有失去玩耍时光的孩子。善林金融建议各位家长在教育投资的问题上要考虑清楚,你想花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