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和贫困户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包含人群不同、判定标准不同、享受政策不同,详情如下:
1、包含人群不同
我国的贫困户是包括绝对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而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在国家的扶贫管理系统中能够查询到贫困户,在2014年国家实施扶贫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把识别的贫困户录入了国家贫困系统中。
2、判定标准不同
贫困户是一个统称主要是指生活困难,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或者是低于当地标准的人或者是家庭,我国对于贫困户的界定标准就是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如果其中有一项不满足就会被列入贫困户。
而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在确保完成国家农村扶贫标准识别任务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按本省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3、享受政策不同
国家在2014年开始扶贫工作的时候,就把所有识别的贫困户录入到国家贫困系统,随着逐年贫困户鉴定识别标准的变化,有些贫困户虽然在系统里有档案,但是现在不一定是在册贫困户。
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不是在册贫困户的家庭,可以享受到的政策主要是看病就医方面,其他的政策基本不享受了。
扩展资料:
我国对农村贫困户分绝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户。绝对贫困户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在测量绝对贫困标准时,一般只考虑为了维持身体健康而绝对必须购买的物品,并且,所购买的物品应当是最简单最经济的。
相对贫困户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户的标准是年收入低于3335元则属于贫困户。
另外,低保户主要是从收入方面来看的,收入水平低于当地的最低标准的话就是低保户,虽说低保户也是属于贫困户,但贫困户并不一定是低保户,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则是包括在册贫困户和脱贫贫困户。
所谓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已经完成审批,把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记录在案,建立了贫困档案,并获得贫困卡的贫困农村家庭。
建档立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农村贫困对象,搞清农村贫困户的分布情况,贫困状况,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村和贫困户档案。
为建立完善新指标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和分类帮扶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部门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搭建共享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档立卡贫困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贫困户
建档立卡是省扶贫办为了进行精准扶贫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摸清贫困人口的情况。 建档立卡的户会公示,也可到当地扶贫办查找。就是将贫困户信息进行建档立卡,及制作一个档案,里面包含贫困户的各类信息,首先这是针对贫困户,要通过村里面评选出来。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2014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电子信息档案,并向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有区别。贫困户一般是单独的建档,有贫困原因或程度。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