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我遇到一个人》有感
这几个月来,我发现儿子自信了,我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不会与我对着干,感觉他越来越好带了,而且比以前开心活泼了很多。我发现他的这些变化都是从我看了李雪写的那本《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开始的。
前段时间,我和儿子的关系充满了纠结拧巴,我想给他爱和自由,却又被恐惧焦虑抓住,心里想好好爱他,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威胁与诅咒。归根结底是因为我自己的状态没有整理好,没有安全感,我自己内心不安宁,有可能还有一点抑郁,不能抱持儿子的任何情绪,看不到也感受不了儿子真实的感觉。
当他说要买玩具的时候,我便批评教育他说家里不是已经有一大堆玩具了吗?还买那么多回去干嘛呀?并且指责他总是把玩具买来之后就堆在家里,不玩了,浪费我的钱。每次一听我这样说,儿子马上变得垂头丧气。有时遇到他特别喜欢的玩具,他便会站在那个玩具旁边,默默的流眼泪,不愿意离开。
面对儿子的眼泪,有时我会非常愤怒,有时也会觉得很难为情,为了摆脱这一窘境,我会拿出杀手锏,对他说:“你再这样,我就把你送到你爸爸那边去。”一听我这样说,儿子便会马上哀求说:“妈妈,不要!”
想当初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刚刚找到一份工作,压力很大,有时我会把这种焦虑无助的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特别是当他学他爸爸那样撅着嘴的时候,我更是怒不可遏,我会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看,满眼都是怒火。儿子那段时间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心疼他。
儿子经常让我给他买玩具,以前我老是把握不住这个度,总是左右摇摆,有时候觉得应该满足他,让他开心快乐一点;有时候又觉得,这样惯着他,会不会让他以后不知道节制啊!
刚好李雪的这本书里面谈到这个问题,她的观点是要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对于是不是要百分百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丰富的物质生活。
看了李雪的这本书我才知道,及时满足孩子欲望的重要性。儿子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向我要钱,看到我去超市买东西,见我拿钱出来他就要,看到售货员找我钱他也要,以前我会拒绝,现在我会给他,他要多少就给多少,然后呢他就存在一个收银柜的玩具里。
有时我去超市买东西,儿子他会主动的说:“妈妈,用我的钱嘛!”从他的收银柜里拿一些钱给我,我向他道谢时他一脸的自豪;有时他也会舍不得,说:“妈妈,我没多少钱了,你还是用你自己的钱买吧!”
现在儿子对于玩具他不会那么强烈地争着吵着要买了,一般他说要买的玩具我也会买给他。李雪在书中说,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于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与他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珍惜,别浪费”,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请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养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中秋节那天,我问儿子想吃什么,他想了想说,想吃方便面。于是我带他去超市买了一包红烧牛肉面,中秋节那天我们俩就一起吃方便面。我发现偶尔吃一下方便面,其实味道也还不错。现在我遇到一个新问题就是他每天跟我一样睡得很晚,这个问题想要解决,我知道关键在于我自己,我要改变自己熬夜的这个坏习惯,如果我能做到早睡早起的话,他才会改变。
《当我遇到一个人》这本书的作者李雪,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她自己虽然没有生孩子,可是却一语就抓住了母婴关系的本质。童年的亲子关系模式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她的这本书,与传统的育儿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她的这本书是道,其他的育儿书是术,她的这本书真的值得父母一读再读。
因为情商是告诉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好坏善恶利害)来决定什么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学问。而一个人只有首先知道什么该不该做,而后才好来具体怎么去做。否则,只管怎么做而不知道该不该做,事情要想成功就很难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