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东征徐州时,替他守家的是荀彧;
曹操北上官渡时,替他守家的是荀彧;
曹操南下江东时,替他守家的是荀彧;
曹操西讨汉中时,替他守家的是荀彧。
曹操从仅拥有兖州之地,到平定北方,他的成功,离不开荀彧在后方的默默支持。但是正是这样一位陪伴曹操21年,堪称曹操身边诸葛亮的人,为何最后看到曹操送来的空盒子,便选择自尽了呢?因为这个空盒子,代表荀彧匡扶汉室的理想破灭,荀彧无法接受接下来的改变,只能以死明志,为大汉殉葬。
荀彧的理想是匡扶汉室,他选择跟随曹操,是因为他认准曹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并且也是忠于汉室的人。曹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的曹操也确实是忠于汉室,没有很大的野心,这一点和袁绍、袁术等是枭雄不同的。所以他为官之时能做到棒杀蹇图、讨伐董卓的时候能做到竭尽所能,无不体现曹操对于汉室的忠心。曹操在《述志令》,也表白了自己的理想,能被封侯,做到一名征西将军就满足了。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不过随着曹操的事业做大做强,他的野心和报复也在慢慢变大,或者说也是被形势给架上去的。随着属下的变多,他们也是希望能够不断进取的,而曹操也只有不断向上谋求才能给予他们更多。如果属下的诉求不能得到满足,一些有野心的人便会作乱。而曹操也不能选择选择放下自己的权位,曹操一生征战,也得罪了很多群体,一旦失去权力的保护,可能会导致自己或者家人受害。受形势的影响,曹操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他不断进取。于是曹操做了丞相、做了魏公、做到了魏王。
荀彧既是曹操的属下,也是汉室的臣子。他是忠于汉室的,他想通过帮助曹操,来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董昭等人劝曹操称魏公时,荀彧却不赞成,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
“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受人以德,不宜如此。”
可能荀彧想曹操也不会真的想称魏公,但是,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曹操了,此时的他,已经决定称国公。曹操因为荀彧的反对而难以释怀,荀彧成为曹操称王的阻力,如果荀彧坚持站在曹操的对立面上,曹操只能让荀彧永远闭嘴。
曹操借用南征孙权的时机,让荀彧离开了尚书台、前往前线劳军。这一反常的举动,可能荀彧也察觉到了异动。在《三国志》中,陈寿只是提到“以忧薨”,荀彧在寿春病死。但是为何荀彧偏偏在调往前线后就病死,曹操第二年就称魏公了呢?荀彧的死因很可能和曹操有关。而在《魏氏春秋》中,就提到了文章开篇所说的,曹操给了荀彧一个空的食盒,然后荀彧就服毒自尽了,《三国演义》中,也是沿用这样的说法。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一种摊牌的行为。荀彧以汉臣自居,食用的是汉禄。空盒子意味曹操称魏公之后,身为曹操属下的荀彧将没有汉禄可食,曹操希望荀彧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荀彧是有气节的,也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在明白曹操的心意后,他也意识到汉朝的覆灭已经无法避免。荀彧当初选择帮助曹操,是希望能够共同兴复汉室,没想到汉室被自己亲手埋进坟墓,理想已然破裂。
面对曹操发起的,是要做一名魏臣,还是做一名汉臣的选择题时,荀彧选择了放弃。在曹操称魏公之前,以汉臣的方式离去,保全自己的名节与理想,为汉室的覆灭而殉葬。
典韦战死的时候,曹操痛哭;郭嘉病故的时候,曹操也哭了。但是荀彧病故后,没有记载曹操的反应,但是曹操的内心,想来也会对这位老朋友的故去感到十分悲哀。曹操最终没有称帝,可能和荀彧的死也有所关系,不然九泉之下,孟德何颜面对文若。
荀彧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这一点即使郭嘉不死,也有点自愧不如。主要是荀彧乃是汉室旧臣,虽然依附曹操,但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臣子。实际行事上,荀彧也还是和曹操有所不同。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汉室的存亡,荀彧必须辅佐曹操更加强大,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是,让荀彧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强大之后,却又是另一个董卓,其狼子野心甚至还远胜董卓。于是,荀彧和曹操之间,逐渐就有了分歧。
当然,在面对南方刘备孙权的联军时,荀彧和曹操还是一致对外的。也正因为如此,即使荀彧明确反对曹操加九锡,让曹操大为光火。也没有像对其他人那样大开杀戒。送一个空食盒给荀彧,其实并非想置荀彧于死地。
曹操送给荀彧的空食盒,至少有如下几点意思:
1、以食盒之空,象征汉室之名存实亡。荀彧忠于汉室,不齿曹操加九锡谋天下,所忠于的不过是一场空、镜花水月而已。没有曹操的汉献帝,还算得上皇帝吗?或许,曹操正是借此提醒荀彧,是该到了全心辅佐我的时候了。
而荀彧从来就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即使一个空壳的汉室,一直以来,荀彧还是抱有一份侥幸,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而已。如今曹操的挑明,不过是惊醒梦中的荀彧而已。甚至可以说,荀彧早就有以身相殉汉室之心,曹操只是帮他下决心而已;
2、电视剧里的情节,荀彧看到空食盒,认为是“食禄已尽”,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荀彧名义上是汉室的臣子,但俸禄从何而来?还不是曹魏所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个空食盒,彻底惊醒了荀彧匡扶汉室的美梦。理想的破灭,也成了荀彧不得不死的理由;
3、曹操送出的空食盒,或许也有“敲警钟”的意味。尽管曹操对荀彧特别礼让,只是因为他把准了荀彧的脉,知道他不会做任何伤害汉室的事情。曹操对外东征西讨,当然是对汉室有利之举,留下荀彧在内,从无后顾之忧。
这一回敲警钟,一个空食盒,或许就是最后的挑明:荀令君还是荀令君,不过只在我的羽翼之下。离开我曹操,你荀彧面对的知识一个“牢笼(空食盒)”而已。早在软禁之中的荀彧悟透了这一层,便断绝了最后一丝希望,乃至悲愤交加,立即服毒自杀。
上述三个理由,可以说是层层递进,丝丝入扣,以荀彧之才,岂有参不透曹操空食盒之理?所谓不成功便成仁,荀彧之死,可以说是完全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而死。
曹操手下有众多谋士,算是才济济,尤其是被曹操称“吾子子房”的荀彧的算是为曹操出力最多,而荀彧在曹操阵营之中,论谋略和战略,他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可是当曹操进爵国公后,却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没有多久,荀彧就自杀,其中的原因便是他与曹操的关系不了变化,而曹操也想杀了他,他也识趣,最后选择自杀。
荀彧在很早的时候,便显示出他的大将之才,而被人称为“王佐之才”,他先是侍奉过袁绍,后来又因曹操打出匡扶汉室,而与曹操走到一起,算是他投靠了曹操。因为他的才能在那摆着,曹操在战略上也是听取荀彧的意见,而荀彧的意见也是每每都被曹操采纳。
所以可以说,如果曹操没有荀彧的帮忙,那是想要统一北方很难。
上面我说过,荀彧投靠曹操是因为曹操有匡扶汉室的理想,等于荀彧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与曹操走到一起的,他们二人也算是志同道合。而荀彧加入了曹操的阵营之后,也是尽心辅佐曹操,一文一武,所向披靡。
但是当曹操势力越来越大之后,他也想当皇帝了,也就不再甘愿当汉室的臣子,而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也看出曹操的想法,但是由于曹操一开始只是表露想法,没有真正做出实践,所以荀彧依旧辅佐他,后来当曹操建魏国,荀彧彻底与其决裂。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惹怒了曹操。
建安十七年(212年)征孙权,开始调离荀彧远离中枢,之后更是赠送空的食盒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见盒中空无一物,荀彧何等聪明,他知道曹操的意思是:汉室已亡,荀令君你已经无汉禄可食了,于是荀彧不久就选择了自杀,当时他才50岁。
答案很明确:那不是一只简单的盒子,而是一只空着的食盒,食盒本来是用来装饭的,可是这次曹操派人送来的却是一只空食盒,言下之意很明确:朝廷没有你的饭吃了!所以,当荀彧打开盒子之后,立马自杀了。
没饭吃就没饭吃呗,何苦自杀?这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因为荀彧这个人,是个有自我人生追求的人。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公元189年,26岁的荀彧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就是掌管皇帝笔、墨、纸张等物品的小官),从此正式踏上仕途。他有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
但是,这一年的9月份,宦官之乱后,董卓开始把持朝政,两个月后董卓更是自立为相国,甚至“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大汉王朝,此时已日薄西山。一心为汉的荀彧人微言轻,但他有气节,他选择了告老还乡,并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避难。
冀州是袁绍的地盘,袁绍知道荀彧在家之后,通过辛评、郭图等人请荀彧出山。当然,袁绍口头上说得很好,我们人生目标一致,就是匡扶汉室。但荀彧很快发现袁绍志大才疏,虽然位居三公之上、兵势强盛,却不善用人,好谋无断,这显然不足以承载荀彧的人生理想,于是荀彧再次辞官出走,不同的是,这次是跳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一次,他选对了人(至少当时是对的),就是曹操。
曹操是雄图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当时的口号也是“匡扶汉室”,这很合适,荀彧的匡扶社稷的人生理想有了指望。曹操称荀彧是“吾之子房!”荀彧啊,你简直就是我的张良啊!
荀彧也确实厉害,他在战略上为曹操规划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他第一个对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这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高明,这是高屋建瓴式的战略规划。他为曹操举荐、延揽人才,后来的郭嘉、荀攸、钟繇、陈群、杜袭等一大批顶尖的谋士其实都是荀彧的原因才到了曹操麾下,这些谋士几乎占据了曹操帐下谋士的半壁江山。
荀彧事曹操二十年,两个人形同“知音”。可是,北方统一之后,雄才大略的曹操不甘心了,他生出了野心(在中国的传统上,没有任何一个机会当前而不产生野心的人),他对汉献帝要“取而代之”了。最关键的动作就是他让献帝封自己为“魏王”,一国怎有二主,不臣之心昭然。
这当然跟荀彧的人生理想有冲突,荀彧的人生目标是“扶汉”,曹操却要自己问鼎天下,目标不一样了,怎么共事?于是荀彧找曹操进行了一夕长谈,这是一次交心会。
在荀彧是:你继续匡扶汉室,我继续为你卖命!在曹操是:我打算另立炉灶了,咱关系这么好,跟着我继续干吧!
没办法,这是主义之争!两个人谁也没办法说服谁,在此情境之下,曹操已不可能再用荀彧,荀彧也再无活路,我们可以想见,当荀彧用尽全力的说服最终仍然不有说服曹操时,他有多么悲痛与失望。
所以,当一只没有装饭的食盒送到时,荀彧选择了立即自杀,这一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荀彧正当年富力强的49岁!荀彧死后,曹操扶棺痛哭,却又无可奈何,是他逼死了荀彧。
(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曹操给荀彧送空盒子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荀彧传》。原文是这么说的: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曹操给荀彧送空盒子之前,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多年情谊基本毁于一旦。
当时,曹操想要加官进爵成为国公,要求汉献帝给自己加封九锡。所谓九锡指的是九种赏赐,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加封九锡原本是皇帝给大臣的最高礼遇,不过后来演变成了谋朝篡位的象征。荀彧认为曹操兴起义兵,主要是为了匡扶汉室,不应该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出面劝阻,结果惹怒了曹操。
荀彧这一生,虽然为曹操出过很多计谋,但是他跟曹操实际上是主从关系,两人基本上没有平起平坐过。对荀彧来说,曹操就相当于自己的君主,他站出来反对曹操,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曹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荀彧敢站出来反对自己,意志非常坚定,几乎没有可能回心转意,于是对荀彧产生了杀心。
曹操给荀彧送的空盒子,本身就有诛杀的暗示。按照《礼记》的说法,士死曰不禄。意思是说,臣子如果不能从君主手中得到俸禄,只能是死路一条。荀彧也是一个聪明人,看到空盒子之后,立刻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知道自己没有活路立马自杀,争取到了一个比较体面的结果。荀彧去世之后,曹操为他痛哭了一场,还将其追封为敬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