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虽然在侵略中国的开始阶段比较轻松,但是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国开始统一对抗日本。日本不仅没有做出任何战略性的改变,还做出很多起到了反作用的事情。所以日本的战术即使做得再怎么完美,没有一个正确的战略,也是于事无补。
日本之所以在侵略我国时由盛转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是一个没有战略的国家。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很多战略性失误,比如128伤害事变,日本的本意是想让上海人民减少对日本的仇恨,但结果却和日本的本义相反,日本发动128事变后,让中国人更加的提防起了日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战略部署是多么愚蠢,竟然还能让战略起到反作用。
在1937年的77事变是中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日本没有选择集中力量逐步攻克中国,而是采用了及其“高傲”的战略,自日军攻下济南,实行了南京大屠杀之后就没有作为了,日本以为中国会向日本投降,于是又分兵攻打东南亚了。之后,日本的行为让中国迅速的开始反抗日军,日本始料未及,只能边打中国边打东南亚,这样的战略让日本二战时全面失败。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一个没有战略的国家,是不可能赢下一场大的战争。日本只有优秀的战术,也就只能打打小规模的战争了。
主要问题不是日本没有战略,而是做主的人太多,内讧太多。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战略是没问题的。
日本奉行的是步步推进的计划,对手就是东亚最大的国家满清。
他们首先吞掉已经吃掉大半的琉球,然后积蓄力量染指不远处的朝鲜,并全力吞掉台湾。
朝鲜也好,台湾也罢,当时都是满清控制很弱的地区。
甲午战争中,日本打垮满清,吃掉了台湾和朝鲜,领土面积扩大一倍,确定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随后日本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将势力渗透进入平津地区的中国心脏,获得了长江航行权,还狠狠搞了一笔赔款。
稍后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大陆战略的延续。
通过激战,日本打垮了沙俄,占据了中国东北南部,也就是南满的地盘。
一战中,日本将势力渗透进入山东和上海。
由此整个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日本的势力。
随后,在918期间,日本打垮了张学良,还驱赶了北满的苏联。由此,东北成为日本的地盘,日本领土再次扩大一倍,还得到丰富的资源。
然而,日本就出现了巨大的战略问题。
日本分为海军和陆军两派,各有各的主张。
海军要求南下,也就是进入太平洋和东南亚,横扫英美荷比法的势力。一旦占领这些地区,获得包括石油在内的重要资源。然而,此举主要是海军发动作用,陆军只是配合。
陆军则要求北上,打垮苏联,占领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控制外蒙古。
有了如此辽阔的地区和丰富的资源,日本未来会是世界一流超级大国。
然而,海军一派指出苏联这些地区没有石油。
一旦苏联和英美法结盟,日本就失去石油来源,军队无法作战。
所以,北上不切合实际,南下才是正确的。
日本陆军应该停止北上以及在中国的进攻,继续力量准备南下。
一旦打垮了英美荷比法,中国孤掌难鸣,再侵略它也不迟。这边,陆军明明知道海军的话有道理,也不愿意做配角。
他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甚至在诺门罕和苏联交战,试探苏军实力。
只是,当时因为百万大军陷入中国战场泥潭,陆军实在无法再去攻打强大的苏联,只能被迫沦为南下的辅助力量。
然而,即便珍珠港事变以后陆军大举南下,却仍然拒绝海军一方要求从中国关内撤军的计划。
由此,日本攻占南洋的南方军才75万,而在中国的军队高达120万。
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主要是海军和陆军的内讧。
而天皇是个虚的,无法平衡两者的关系。
如果是海军或者陆军一派单独掌权,日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不太可能全面侵华,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的偷袭珍珠港。
因为日本的国土和资源还有文化限制了其发展成为战略国家。只能成为战术国家。日本人科技很厉害,但是基建不行,这里说的国家交通等战略建设。新干线,能抗地震七八级的房子,看起来先进的不得了,却无法解决自己本国的粮食问题。开山造路也不如中国。研究了几十年填海造陆,却不如中国人十几年的研究成果。自己国家的经济都被别人掌控,还提什么战略。
这属于日本在明治维新结束后进入昭和时代给人们的印象,日本在国家发展战略上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之间,在许多问题处理上只是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性,再在明治新维新时期,日本在战术还是明显目标不存在大问题,但是随后问题重重在脸上几乎没什么最佳选择。贝贝明知道侵华战争是一个大泥湾,又不得不陷进去,不得不想,而是根本不敢从你文中拔出来,没有勇士断腕的决心,只是想通过战术努力来解决问题,只是想如何逼迫中国军服侵略战争,在日何时不应该扩大的情况下一再扩大战争,没有想过四级的一次又一次努力,实质等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因为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它的领土太少了,领土境内没有矿。也没有足够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