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的,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有一队军队驻扎在大泽乡,但是路上遇上大雨,约定期限肯定是到不了了,但是到不了就是杀头的死罪。就召集大家说,你们碰到了大雨,现在已经延误了期限,横竖都是死,好汉不死也就算了,要死就要死得有名声。王侯将相,也不是天生的贵种。
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好”传统,就是在陈胜吴广开个好头。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就这一句话,简直抹杀了千万少女的芳心,你说狠不狠。?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十七岁就开始带兵出征,十九岁已经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跟自己的舅舅老牌将领卫青并驾齐驱。
这样的少年英雄,谁能够嫁给他,那岂不是光芒万丈吗?汉武帝也有心为他说媒,并且给他置办府邸,可是他却回复汉武帝这么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话简直帅呆了,可是要灭了匈奴得等到什么时候呢?
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974年的时候,赵匡胤把李煜叫过来朝见,李煜当时担心自己被扣押,于是就让人过去质问赵匡胤,南唐有什么罪过吗?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一句话道出了皇权的真实本质,那就是:皇权具有绝对的专制和独断性,不允许有任何威胁他自己的权力存在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大明嘉靖年间,那些战将认为朝廷居然还不给戚继光一个侯爵的位置,实在是有些委屈戚继光了。哪曾想戚继光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句狠毒的话: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其实古人比较含蓄,当下让你感觉不到他的话有多狠,但是后来细细一回味,越发觉得这话说的绝。
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短短几字将说话者的性格脾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文言文一个字就包含了现代话好几个字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我国外交一向以和为贵,而有一句话,如雷贯耳,“勿谓言之不预也”(不要说我没有警告过你)。这句话我觉得是一句大狠话,这也号称中国最后的狠话。
历史上,国家祭出必杀技“勿谓言之不预也”,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象是印度和越南。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上网看看放出这句话后,我国采取了哪些手段和举措。
再来说说国外,叶卡捷琳娜大帝,一个极其牛皮闪闪的女人,是普鲁士人,15岁成为俄罗斯皇储彼得的未婚妻,她老公继位后,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推翻并将彼得囚禁起来,并登记称帝。
她统治了俄罗斯34年,在位时,治国有方,功绩显著,被冠以“大帝”的称号。
下面这句话是她临终的遗言,大家来体会一下:
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我要建立一个包括六个都城的大帝国,彼得堡、柏林、维也纳、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
给我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俄罗斯帝国!”
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句话是赵匡胤对南唐后主李煜说的,李煜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虞美人的作者。而赵匡胤大家也基本上都知道他是宋太祖。那这句狠话的由来是什么情况呢?
赵匡胤也是河南洛阳生的,他从小就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后汉隐帝的时候,赵匡胤就投靠郭威,而等到后周的时候,他就成了周世宗柴荣的殿前都点检。掌管的就是殿前禁军,后来发生陈桥兵变,自立为王,建立了北宋政权。赵匡胤作为一个军人世家出来的人,武力值自然是不用多说,很快他就平定了那些割据的政权。唐末以后近70年的割据政权也彻底被他平息了。南唐后主李煜,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江南,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不想着如何抵抗宋朝,反而是对赵匡胤卑躬屈膝,百般讨好。
973年的时候,赵匡胤命李煜去开封,李煜不去,结果赵匡胤找了个机会就直接攻打,迅速打到了江南,很快金陵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也被破了,李煜也就投降了。
974年的时候,赵匡胤把李煜叫过来朝见,李煜当时担心自己被扣押,于是就让人过去质问赵匡胤,南唐有什么罪过吗?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一句话道出了皇权的真实本质,那就是:皇权具有绝对的专制和独断性,不允许有任何威胁他自己的权力存在
第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的,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有一队军队驻扎在大泽乡,但是路上遇上大雨,坑坑洼洼的,道路也没法走,约定期限肯定是到不了了,但是到不了就是杀头的死罪。于是当时在这支队伍里当小领导的陈胜吴广商量了一下,反正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不如我们起义,搏一搏的话,还有生还的机会。
而陈胜吴广借鬼神之说,再加上吴广很爱护士卒,士兵有很多都愿意替他们效力的人,而之后他们就设计杀死了朝廷的军官,顺势就召集大家说,你们碰到了大雨,现在已经延误了期限,过去的话你们都得死,即便是没有死,到了边疆,估计也大部分都活不下来,好汉不死也就算了,要死就要死得有名声。王侯将相,也不是天生的贵种。
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造反传统,就是在陈胜吴广开个好头。
第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句话是俾斯曼说的。这个俾斯曼是德国近代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样也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总理,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国家拥有绝对的实力,才会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权。有道是:弱国无外交。
项羽自幼心高气傲,他从小在叔父的教导下习书练武。但是已到弱冠之年的项羽,书读得一塌糊涂,剑法也没有练成。叔父项粱很是生气,但是项羽却说:读书写字只能用来写名记姓而已。剑,只能与一人为敌,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可敌万人的功夫。(《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一次,恰逢秦始皇在会稽江口举办大型的渡江仪式,秦军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大耀军威,借此震慑楚人。血气方刚的项羽见秦始皇如此威赫的仗势,丝毫不感畏惧,他在人群中大喊道:叔父,你可取代他成为当今皇帝!(《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彼可取而代之)
听侄子放此厥词,纵使一代枭雄的项梁也差点被吓尿。他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这让皇帝听到可是灭族之罪啊!【1】
年方二十四的项羽要取代当今之皇帝,这是项羽说的第一番狠话。但项羽绝非只说不练的人,在叔父的带领下,他揭竿而起率八千士卒加入了联合抗秦的大军。
2.
项羽:秦军把赵军围困在巨鹿城内,赵王和其部队危在旦夕,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必定可以击垮秦军。
宋义: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秦军也会疲惫,我们就能以逸待劳,利用秦军疲惫之际一举歼之;即使打不胜,我们可以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项羽:大家齐心攻打秦军,你却久久停留不让军队前进。如今正是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杂草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你却在军帐内置备酒筵,大会宾客,这就你所说趁秦军疲惫而不攻打秦军的原因吗?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此一役,楚怀王将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您,您却不顾国家安危,还趁机为自己谋取私利,非社稷之臣也!(《史记·项羽本纪》原文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要说狠话,我以为汉武大帝这句话,“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狠,也最长咱国人志气。
历史上,猫哥我最欣赏汉武大帝启用卫青,霍去病这诸多名将,三次大规模远征匈奴,开始以军事手段代替和亲政策,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
我以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有血性的皇帝。“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其壮哉!每当我念及此句时,也不禁热血沸腾。我大中国今天啥都不缺,独缺有血性的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