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2024-11-05 01:53: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但是,可能你很容易会掉到两个“大坑”里。

(1)第一个大坑是父母手伸的太长,太“爱”孩子

父母巴不得替孩子遮挡所有风雨,孩子欢快地奔跑,家长在后面喊,“慢点儿,别摔着”,不相信孩子控制身体的能力。避免一切危险。

(2)第二个大坑是把孩子强推出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你可能想说,这不就是让孩子独立吗?但是,你得看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能不能解决那个问题。比如一个小男孩突然抢走了另一个小男孩的小汽车,这孩子第一反应是找妈妈,想让妈妈帮忙把车要回来。但妈妈跟孩子说:“遇到事情你要自己想办法,不要总来找我。”孩子本来没哭,听到妈妈这样说,一下子哭起来。妈妈更生气,说:“整天就是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真没用。” 你猜,这孩子能自己去把车拿回来吗?并不能。他找妈妈帮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因为妈妈是他最信任的人,但是妈妈没有给他安慰和支持。

很多时候,这两种错误方法会被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既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有所做为,时不时想起来,要把孩子推出去,告诉孩子,有问题得你自己解决,要独立自主,同时不想孩子走太多弯路,就自己多控制一些,告诉孩子,你必须这样,不能那样。孩子陷在矛盾里,更加不知所措。

   (3)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帮他“搭梯子”,让他一步一步、稳稳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在保护和支持之间找平衡。

怎么才能做到多给自由少限制?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父母会因为安全问题限制孩子:不许动台灯!不许拿水壶!这时候,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就会哭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把潜在的危险从女儿的游戏区里移开,台灯、电源线、热水壶......有可能被她拉扯下来弄伤她的东西,都清除掉,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任由她玩。出门也一样,尽量鼓励她自由地玩。爬坡、爬杆,任凭她靠自己的力量上去,我就紧紧站在旁边,万一她掉下来我可以伸手抱住她。

刚说的是游戏,生活能力也一样,当孩子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时候,你就给他勺子,不要怕弄乱桌子和地板。他自己成功地把饭送到嘴里,会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这种精神动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宝贵。在自由玩耍、自理生活的过程中,孩子越来越有自信心,自主性也更强。

    总之,培养孩子独立性不是一次两次活动能完成的事,你要在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帮他继续扩展,一步一步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不忽视,也不激进。

回答3:

妈妈都想要保护好孩子免受任何伤害,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更需要妈妈的放手,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和成长。

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能力未达到的事。
我们想让孩子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独立自主。可是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就去强迫。这可能会事与愿违,让孩子感到挫折和失败,而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他们就会更加依赖我们。
可以先让孩子选些简单的任务来做,比如说收拾玩具、铺床,或者把书放进书包里等等。
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想让孩子更独立自主,可以让他们参与做一些家务,比如摆放餐具,给植物浇水等。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成长。
给独立训练设置固定时间
固定的日程安排会帮助孩子成长,在学习独立时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来让孩子尝试新的技能,比如说叠纸巾,擦桌子等。
当孩子做好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赞扬孩子,但是要赞扬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做的尝试和努力,而不是赞扬结果,这会让孩子更愿意尝试。
让孩子来做决定
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你可以逐渐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决定,这样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视的。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决定是要吃苹果还是香蕉?出门时是要穿红色还是蓝色的鞋子?
准许孩子做决定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会鼓励他们愿意独立思考。
给孩子适时的支持
让孩子独立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帮助他。比如孩子受伤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帮助并不会阻碍他变得独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静的时候,会去尝试更加独立。让孩子感到舒适,给孩子关心,这些不是鼓励独立性的敌人,恰恰是走向独立的最好支持。
当然,支持孩子也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感到沮丧时马上冲进去把事情变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
不再使用宝宝语
人们接受到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就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孩子也是这样。
所以,不要再用宝宝的呀呀学语和他们说话了,用正常成人之间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比如说,不要问“要不要喝水水”,而是问“你喝水吗?”。
寻求孩子的帮助
大多数时候孩子都要依赖父母。佳禾早教师建议,你也可以请孩子帮你。
比如拿个东西,或者研究一个玩具怎么运转的,你可以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你有没有主意?” 或者简单的说“你可以帮我吗?”,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也会为此而骄傲,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愿意独立自主~

回答4:

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为社会和家庭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孩子教育方法,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行为。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呢?

一、给孩子定出合理的目标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能力,提出合理的目标。目标过高,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尝试,会企图寻求父母的帮助去实现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目标过低,又不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孩子主动地去独立做事。

孩子年龄小,正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时期,父母要给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指导孩子独立完成。当孩子看见自己完成了某件事,自信心就会增强,良好的情绪体验会促使他们踊跃地去做事情,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二、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孩子依赖心理强与自身的懒惰是分不开的。当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后,就会不自觉地事事要求父母为自己操办,而懒于自己动手。

父母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把依赖转变成自己独立做事,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逐步让他们学会生存的能力。父母可以从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开始,比如洗自己的衣服、整理书包等,让孩子学会适当干一些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刷碗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感恩意识。

三、鼓励孩子主动做事

当依赖性强的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努力,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