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话的阳新历史

2025-03-31 08:24: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阳新县历史悠久,唐时为荆扬之域,虞、夏、商属荆州,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汉、三国、晋、梁、陈、隋、唐,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
1912年废州设县,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改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起改属咸宁地区。1997年1月1日起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
中国历史上历次中原汉民的不断南迁使得赣语大部分直接继承了上古汉语的语言系统。在音韵方面,赣语没有受到近古时期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例如,现今学术一般认为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子音,而赣语的子音亦为19个,亦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子音赣语全部得以保留。在语法方面,古汉语中定语、状语后置的结构依然继续存在。词汇方面更是保留有许多古汉语中的字词句构。  词汇方面赣语各方言保留有一批和其他汉语不一样的古汉语的词汇和表达。如:日头(太阳)、月光(月亮)、霍闪(闪电)、日上(白天)、夜(土话读yo)份(夜晚)、当昼【昼时】(中午)、第日【明朝】(第二天)、屋里(家)、灰面(面粉)、清汤(馄饨)、眠梦(作梦)、通书(黄历)、话【哇】事(说话)、吃赢手(占便宜)等等。此外还有大量保留古音、古义的词汇作为日常使用语。  历史上江西时常与周边邻省划分为同一行政区域,例如曾与湖广同为楚国、与浙江同为吴国、与福建同为百越、与广东同为“江西行省”、与江南同为“两江道/路”,历史上中原不断有移民徙入江西,因此赣语同周边汉语都有着或多或少、深深浅浅的关系,一般认为与湘语的关系为最。  宋代以降,江西人在中国南方都进行过大量的移民,如明初的时候发生大规模“江西填湖广”,填补湖北安徽地区因战乱留下的人口空缺。因此几乎任何一种南方汉语都可以和赣语挂上钩,这包括一些相对较小的汉语言,比如徽语、平话等。
阳新县有大部分人口是从江西迁入,而扩展到至今都是汉族,距今600左右历史,每年清明节,阳新县十大姓氏里,就有6大姓氏祭祖前往江西祭祖,由此可见阳新话和赣语的联系,江西瑞昌,九江,武宁,赣北一带口音有相同的特点,是属于赣语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