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如何高效进行

2024-12-01 03:27: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所谓学生的有效学习,它包括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和学习机会的及时利用等。由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不易得到教师与学生应有的重视,很少有人去关注它。其实,学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功有着很大的作用,“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的方法应该在课堂上被师生重视。 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应每个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善于支配时间,抓住最佳学习机会,学会在“恰当的时间里做恰当的事”。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即使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坐着,眼睛盯着黑板,或认真地按照教师的指令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但总是收益甚微。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学习,学期结束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因素以外,这些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维持高效学习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三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严峻的升学压力,整天不得不浸没在书山题海之中,既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又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身心疲惫不堪,课堂上萎靡不振,根本谈不上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并善用一些心理学规律,那么就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利用动机规律,激发复习动机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决定行为的发生和方向。如果机体的行为没有动机的驱动,这种机体就是被动的,不会去主动习得,外界的强化也就不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 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复习过程,可以看出:复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那么,要让这一刺激取得成效,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复习动机,如果学生仅仅是麻木地跟着老师走一步做一步,那是不可能有好的复习效果。 动机又从哪来呢?如果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从成就感的满足得到快乐,他就会继续努力使这种成就持续。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得到这种成就感。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和能力的差别,要想都享受到成就感的满足,就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预期目标。制定这一目标的时候,要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预期目标才有最佳的激励作用。 比如,有一位学生,读高中以后成绩一直不错,原来是在普通班的,后来分班考试的时候,他考进重点班了。原本以为重点班的良好学习风气会促进他的学习,使他的成绩更好,谁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最后几名徘徊,而且精神状态也一日不如一日。老师找他了解情况,他很苦恼地说,原来在普通班的时候,题目都很简单,他不需要费多少劲就能完成,晚上都没有复习的习惯,现在到重点班之后,突然觉得题目难度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常常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这让他觉得压力很大,简直快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胜在高三快乐高考徐峰分析这位学生的情况,就不难发现,他在普通班时,因为学生的平均水平较低,老师出的习题难度对他来说太容易了,他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结果他没有了继续钻研的动力,除了作业他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课外题。现在,他到了重点班之后,由于自己原来做过的题太少,见的题型很有限,与重点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比,就处于较低位置了,而老师根据平均水平选择的题目对他来说就太难了,他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不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连信心也逐渐失去了。 后来,针对他的具体情况,老师指导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预期复习目标,暂时不去跟别人比,只与自己的前一阶段比较,看看自己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已经达到,就把目标往前挪一挪。这样循序渐进,他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强有力的动机驱使下,他的聪明又逐渐显露出来,成绩稳步上升,显得“后劲”很足,复习效果非常显著。 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艾宾浩斯在一百多年前,用几张无意义音节表(即用字母随机组合出一些从未见过的“单词”),分别在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测试自己尚能记忆的“单词”量,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一曲线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刻急速发生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慢。 胜在高三快乐高考徐峰介绍,根据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来指导学生的复习工作时,要注意到以下问题: 第一,要注意到遗忘是立刻发生的,而且此时遗忘率最高。所以要及时复习,就是俗话说的要趁热打铁。你可以注意到,这节课讲过的东西,到下节课再来提问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急着去翻书翻笔记,这就是没有及时复习,使得所学知识被学生迅速遗忘的表现。因此,老师在课堂设计中,要强调及时练习和小结的重要性。 第二,要注意到这一遗忘曲线绘制的前提是机械记忆。后人的许多实验都证明,对于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内容,间时复习往往胜于集中学习,比如背英语单词,平时经常性地记一记比集中起来记忆效果要好。但在有意义的概念形成的学习中,以及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规律的学习中,集中练习的效果更好。例如,在理科复习中,对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复习的时候,集中讲练、分专题进行训练比分散复习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老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对于识记性的知识点,要采取间时复习的方法,而对要形成技能技巧的知识点,则需要采用集中讲练的复习方法。 第三,要注意到遗忘曲线的后段,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减慢,甚至有终生记忆。那也就是说,当学生的复习强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需要再做过多的重复复习。搞题海战术,一是会把学生的身体拖挎,二是会让学生对这样的复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反而会降低复习效果。“剩饭炒三次,狗都不闻”,对翻来覆去的重复复习,学生怎么会不反感呢? 利用情绪规律,巩固复习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心境,这是一种比较平缓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另一种是激情,这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人在考试中,基本上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情绪属于激情形式,激情能使机体内产生比较大的应激能量,使注意的选择范围比较小,有利于集中能量、集中思维对付短时出现的特别情况。这是激情有利于人的一方面。但同时应该注意到,由于激情消耗的能量很大,机体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只能维持短暂激情。在激情状态,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注意的范围缩小,会使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控制考试的频率。复习是需要用考试来评价复习效果的,也需要用考试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如果考试得法,学生会在考试中由于应激作用而使神经兴奋,产生比较大的能量来提高应对能力。这有利于强化复习的刺激,巩固复习效果。但若考试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了,因为人在应激中消耗的大量能量不能得到及时补充,身体上会感到疲劳,情绪上也会感到厌烦。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高三的学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被一次又一次密集的模拟考试弄得身心俱疲之后,对考试和成绩也就麻木了,只想着怎么赶快熬到高考结束就好。 当学生对复习和考试反感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需要审慎思考自己的复习指导是不是违背了心理学规律。 当然,高中阶段的总复习工作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课时安排、上级指令等等,但总的说来,作为教师,应该善用心理学的规律来指导教学,科学地安排复习工作,避免使用题海战术等弊大于利的复习方法,切实提高总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