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

如题,600字。。。。。大学作业不要复制百度上的
2024-10-27 23:16: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东南沿海实体经济规模从量变转向质变 目前三大工业带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全中国的使用甚至还出现大量剩余出口到国外 由于国外市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例如战争 冲突 等国外市场在萎缩 这样无形中打压了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于改革造成的。一部分人先富但绝大部分人仍然是穷人 所以国内的消费动力不足 难以消耗市场上的大量工业品 所以企业倒闭逐年增多 。当前面临最严厉的任务是改革以来的这块巨大的实体经济需要转型 例如 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该关的关该整的整 这样势必造成大量员工失业 怎么办?总不能去偷去抢的过日子。这是考验政府的一道难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民还长期处在落后中 又不能不闻不问 所以中国需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 也就是人力资源 不要把中国的贫穷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人口多 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 为什么它比我们强?办法总是人想的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让中西部贫穷人口都能在原地走向富裕?有!经济模式只有虚拟和实体两种 大规模的实体模式已经难以用于中西部了 所以一种绿色虚拟经济找到了其生存土壤。当前中国政府大规模推行的城乡一体化正是此模式的最大成功之处 当地村民从此告别了去南方打工赚不到钱的历史 通过中央统筹规划的几十层高楼小区让当地村民每家都可以分到十几套房子 他们通过出租房子给外地人每年有十几万最低的收入 从现象来看近年前往中西部的人口逐步增加 以往的慢车列车已经至少一半以上被换成了动车组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就可以说明中西部有吸引他们的地方 城乡一体化集房地产 建材 水泥 玻璃 铝合金等实体产业为一体 附之中国充足的人口资源以及民间闲散资金为灵魂的虚拟经济 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部新经济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彻底扭转了中国人口后资金长期聚集在东南沿海的局面 国家通过这个模式让原本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和资本全部被拉到了中西部 形成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群而非工业带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繁荣看看它的金融产业便知道了 所以这些城市群聚集着人和钱 二十年后便形成了一个个金融城市而非乌烟瘴气的工业城市 有了强大的金融产业必然推动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科技再次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而以往那些工厂企业早已转移到了落后国家 我们届时只需出资金和技术就可以了。就像今天的美国佬一样。

回答2:

同学,正德的?

回答3:

回答4:

回答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落幕,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在做好短期与长期衔接上,选准突破口,推动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目前,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

2014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元年,但也必定是改革与风险相互交织新阶段的开始,因为改革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未必直接惠及短期增长,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经历转型阵痛期,这使得在2014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平衡中,“控风险”的重要性增加。

此外,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放开对资源要素的过度垄断,政府主导投资驱动模式将有所弱化,如果在一段时期内生增长的接力棒不能有序交接,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动力的“空档期”。

因此,2014年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平衡中长期改革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结构调整与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新挑战。

在宏观经济目标上,2014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并未提及。尽管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长减速的容忍度提高使得经济增速的上限下移,但要保证实现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增长底线在6.8%左右,7%很可能被确定为2014年宏观经济的增长目标,而这也是未来五年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均衡水平。经济增速下一个台阶,关键是要质量上一个台阶,这需要寻找增长动力转换的“平衡艺术”,推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稳定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在选择改革突破口上,从兼顾短期增长与中长期结构调整,供给端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改革也许更受重视。近两年,中国经济金融呈现“一头冷一头热”分化格局。特别是2013年以来,不断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表外融资、债券融资大幅增长,与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和宏观经济产出形成极大反差,表现出明显“避实就虚”倾向。

做好短期与长期衔接上,进一步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必须选好改革的突破口,金融、产业、对外开放领域成为“三位一体”的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做强实体经济,做实虚拟经济”的发展思路。产能过剩、金融空转、产业资本回报率下降都与国家实体竞争力低下,改革滞后密切相关。
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展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模式,促进产融结合,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本配置效率将是破解深层次矛盾和经济两难的关键。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