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以前要叫上海滩?

2024-11-17 17:27: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因为1845年上海道宫慕久和英国领事巴富尔划定第一片外人居留的租界说起。他们在商定《土地章程》,明确四至的时候,把东边界划定在洋径沃(今延安东路),中文译作“黄浦滩”,当时叫上海滩。

上海的建镇是由于作为一个海港“蕃商辐辏”,日臻繁盛,需要在此设立市舶司,已见上述。但上海的由镇升县,却与其海上贸易的盛衰无关。按华亭一县在未分立上海之前,几全有松江南岸今市区及七县之地,这在东南地区是很突出的,有户约十余万(据《元史·地理志》,至顺时华亭、上海县共有户十六万四千。



扩展资料:

上海地区在唐宋时期海岸伸展很快,平均每十年涨出一里。依此推算上海浦一带的成陆约当在9世纪中叶以前。经沿海人民疏凿成浦,估计约当在9世纪末。至于把这条浦叫做上海,更当在其下游形成下海浦之后,因为上海、下海是对应之称,没有下海浦,显然不会有上海浦之称。估计其时代可能已在10世纪初。

约自10世纪末起,吴淞江上的海上贸易港口是青龙镇(今旧青浦镇)。至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因吴淞江淤浅,阻塞海舶往来,青龙镇的海港地位渐为在其下游的上海所取代。到了13世纪60年代,上海才正式成为一个设有“市舶司”的海港和设有地方机构的镇。

参考资料:人民网-即将消失的上海滩三甲港

回答2:

第一块英租界建立于原上海县城东门外的荒滩-黄浦滩,后来称为外滩,旧上海海运非常发达,码头就是一个海滩,所以旧上海也叫上海滩。

1845年上海道宫慕久和英国领事巴富尔划定第一片外人居留的租界说起。他们在商定《土地章程》,明确四至的时候,把东边界划定在洋径沃(今延安东路),中文译作“黄浦滩”。 黄浦滩本来是黄浦西岸的涨滩,划入租界之前是一条拖拽漕船的纤道,说它是堤岸、码头、沿江大道都差不离。黄浦滩在十里洋场上出名以后,按照上海人历来喜欢把县城以外、临近浦滨的地名冠以“外”字的习惯,如称外陆家洪路,外郎家桥、外仓桥等,一条黄浦滩也逐渐地约定俗成地演化成了“外滩”。 然而,人们看到大量进出口商货在外滩装卸,外国洋行在外滩集中,江海北关在外滩征税,中日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在外滩取代洋行成为帝国主义在华资本的指挥中心,车水马龙,行人接睡,“一城烟火半东南”的宝带门外十六铺码头,早已降为它的附庸。于是人们认为,近代上海的高度畸形繁荣是从这片滩地发展起来的,久而久之,“黄浦滩”或“外滩”这两个称谓的外延就被引伸、扩大,人们开始以偏概全,用“上海滩”来称呼上海全市区了。 把上海称之为滩,应该说是恰当的。“滩,水濡而干也。”它往往是河、海、湖边淤积而成的平地。其中,因河流或海浪的冲击而在人海处之所形成者,就叫“海涂”、“海滩”或“滩涂”。显然,把上海称为“滩”,是十分准确而又意味深长的。从地理上讲,上海正是这样一个生成于长江入海口的滩涂地带;而从文化上讲,上海则正是中西两大文化浪潮冲击积淀的产物。上海,当然是滩。

回答3:

(⊙o⊙)…很简单啊。因为那里是长江口,入海口,好多好多年的冲刷沉淀就形成一片大滩涂,上海就是在这片滩涂建立起来的城市,就又叫上海滩了。特点就是地势平坦,基本没山。
那么滩涂上盖高楼大厦会不会有问题呢?不会的。因为上海滩形成太久远了,远超人类历史,地皮早就硬了。

回答4:

因为旧上海主要在外滩(现在的浦东)发展,许多外国领事馆都在这边,人们都在这边发展.解放后政府为了与以前划清界限就作重发展里面,知道改革开放12年后意识到外滩的重要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回答5:

因为有海才有它的来源啊,别人在上海的时候要经过海滩啊 上海滩是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