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意思:
1、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
引证:先秦·佚名《诗·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翻译: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
2、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
引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
3、日月。
引证:唐·杜甫《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翻译: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4、寒暑。
引证:先秦·屈原《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翻译:四季相继又是一年将尽啊,日出月落总不能并行天上。
相关词语:
1、阴阳脸 [ yīn yáng liǎn ] 比喻一身而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人。
引用:鲁迅《三闲集·文坛的掌故》:“于是不但笑啼俱伪,并且左右不同,连叶灵凤所抄袭来的‘阴阳脸’,也还不足以淋漓尽致地为他们自己写照,我以为这是很可惜,也觉得颇寂寞的。”
2、阴阳家 [ yīn yáng jiā ] 以择日、占星、风水等迷信为业的人。
引用:清·袁枚《新齐谐·风水客》:“ 常州有黄某者,阴阳家名家也。一时公卿大夫奉之如神。”
翻译:常州有一个姓黄的,是著名的风水先生。当时很多权贵都把他当做神看待。
3、阴阳镜 [ yīn yáng jìng ] 迷信谓可以照见阴间的人和物的镜子。
引用:茅盾《速写二》:“如果我是有一个失去了的此世间的恋人的呀,我怕要一定无疑地以为阳间的我此时正站在阴阳镜前面看见了在冥国的她的倩影。”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领悟学堂有具体的内容
所谓的“阴阳”到底指的是什么?调节阴阳平衡真能养生祛病吗?
阴阳是冷热?动静?还是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