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一种题材。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一度禁锢的小说创作和整个文坛出现了生机,涌现出一批揭露“文化大革命”“创伤”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如,卢新华的《伤痕》和刘心武的《班主任》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具体说来:
以刘心武1977年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命名,其创作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 "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 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 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伤痕小说的主题 :
1.表现"文革"所造成的家庭悲剧:《伤痕》,《枫》
2.表现"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戕害: 《我是谁?》,《啊!》
3.表现"文革"给青年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班主任》,《最宝贵的》
4.表现知青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在小河那边》,《蹉跎岁月》 5.表现十年动乱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的摧残:《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月兰》
6.表现"文革"期间监狱"大墙"内的生活和斗争:《大墙下的红玉兰》,《神圣的使命》
伤痕小说的特点
1.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
2.高扬"人"的大旗,表现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人道主义精神.
3.恢复并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