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故事
俞乃蕴
打开史册,对我国的国歌演变作一点鸟瞰: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曾制作了一首国歌,题为《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廷被推翻了,这首《巩金瓯》也就成了清廷的挽歌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蔡元培任教育部长,主持在全国征集国歌。是年2月,临时政府《公报》刊出了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原文是: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族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孙中山只当了四十多天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粉墨登场,这首《国歌拟稿》也就进了历史档案馆。
1915年袁世凯废除民国,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当时,袁氏的“政事堂仪礼馆”制作了一首国歌,词文如下:
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以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延,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什么“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洪宪皇帝只当了八十三天!
1918年安福(系)国会选徐世昌为大总统,1919年成立了“国歌研究会”,决定以相传上古尧舜时代的《卿云歌》为国歌。词如下:
卿兮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本来,原文只有前四句,为了歌唱的需要,重复了“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两句。
物换星移,几经更迭。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到了1928年6月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1929年,国民党当局把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时的训词,作为“国民党党歌”。1936年国民政府以此作为代国歌,直到1943年才正式公布作为国歌,原文如下: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共商建国大计。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政协筹委会第六组主要拟制国旗、国徽、国歌的方案。聘请了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等参加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的工作。7月向全国征稿,截止8月30日,全国(包括海外华侨来稿)共收到国旗、国徽、国歌的稿件2664件,第六小组在应征国歌词曲中,选印了一部分供大家参阅,其中包括郭沫若、马叙伦、欧阳予倩、冯至等名家的应征作品。郭老的作品后来以《新华颂》为题,发表在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有的词曲还组织乐队演奏过,但大家都感到不理想;同时,又感到在短时间创作出高水平的国歌词曲,还是比较困难的。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有周恩来、徐悲鸿、刘良模等人。经第六组反复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在国歌未正式制定之前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从法国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对《义勇军进行曲》有着特殊的感情。1935年2月,田汉在上海写完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和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不久,即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下狱。徐悲鸿四出奔走,设法营救,他找了宗白华等人,将田汉保外就医。当时,《义勇军进行曲》已广为流传。徐悲鸿慨然评述道:“垂死之病夫,仍有强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里,方有田汉之呼声。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必不死,此民族之必不亡。”人们一致赞颂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以金石般的文字,号角式的旋律,写出这首鼓舞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战歌。
在讨论中,也有人提出,歌词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似乎不合时宜,不太适用,主张修改一下。也有的主张不作修改。为了便于会议主席团领导同志审定,小组推选郭沫若等人修改了一下,郭老改稿共分三段。9月25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讨论协商国旗和国歌问题。出席座谈会的有: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18人。毛泽东说,大家都同意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可以定下来了。马叙伦说,有个别人主张修改一下某些歌词。周恩来接着说,要嘛就用原来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就没有那种感情了。法国用《马赛曲》作为国歌,也是没有修改过的嘛!毛泽东说,我国人民经过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全中国快要解放了,但还受帝国主义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的压迫,要争取完全的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是保留原来的歌词好。大家热烈鼓掌,表示完全赞同。会上,毛泽东、周恩来提议,大家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毛主席在有关国歌的一份文件上批示:拟用,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过:“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专也。”《义勇军进行曲》的“前进,前进,进”的声音,永远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居安思危”四个字,也永远在谆谆告诫后人!
在“十年浩劫”中,国歌只奏不唱了。后来,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国歌的歌词作了改动。
到了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决议指出:“国歌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
从战歌到国歌,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年代,特别是今天仍然面对强权政治的世界,国歌始终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