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其次,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华夏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 第三,各国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以打破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各国关卡。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取消了封建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为统一思想不惜付诸武力“焚书坑儒”。修驰道以加强中央和地方郡县的联系,筑长城以巩固边防。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会由于长期的战国诸侯割据,形成不同的语言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也会慢慢分散,最终会像欧洲的拉丁语系,希腊文化系一样,变成不同的小国家,偶尔也会统一,但因为文化的差异,很难再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国。
这个要感谢秦始皇,他统一了六国,取消了封建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为统一思想不惜付诸武力“焚书坑儒”。修驰道以加强中央和地方郡县的联系,筑长城以巩固边防。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会由于长期的战国诸侯割据,形成不同的语言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也会慢慢分散,最终会像欧洲的拉丁语系,希腊文化系一样,变成不同的小国家,偶尔也会统一,但因为文化的差异,很难再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