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

2024-12-03 06:00: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当诗人想到宇宙无穷无垠,时间、空间无限,而人生却是那样短暂有限,就越发感到孤独寂寞。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于是强烈的希望与同样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在这尖锐矛盾之中,不由得孤独地流下了眼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以慷慨悲凉的调子,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

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仕途多舛的一生

青少年时期,陈子昂就十分关心时事政治,学习刻苦努力。二十四岁时,陈子昂进士及第,亦属意气风发之年。踏入政坛后,有才的陈子昂颇受武则天赏识,先后担任过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务。

麟台是武则天时期秘书省的名称。右拾遗则是中书省低级谏官的名称,级别为从八品上。谏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认为不妥的,有权向皇帝规谏。总之,在从政初期,陈子昂是侍奉皇帝左右的人物,级别虽然不高,但地位比较显赫。

武则天主政时期,发生过一起震惊天下的血案。御史大夫赵师韫在外出视察时,被一个名叫徐元庆的人刺杀,引得朝野关注、街谈巷议。徐元庆之所以要杀赵师韫,是为了替父报仇。他的父亲当年犯了事,被时任县尉的赵师韫抓捕入狱,最后判了死刑。

在如何处置徐元庆的问题上,朝中官员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占上风的观点,居然是徐元庆卧薪尝胆、替父报仇,是个大孝子。在倡导以德治国的大环境下,朝廷应当赦免徐元庆的罪行。就在此案即将以这样的口径了结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名文《复仇议》。

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是徐元庆犯罪事实清楚,按照法律必须判处死刑,不然就会破坏法律的尊严。徐元庆费尽周折替父报仇,其孝心倒也感天动地。为了引领孝义的社会风气,在处死徐元庆之后,可以采取一定方式,对他的孝行进行表彰宣传。

最终,案子按照陈子昂的意见处理了。事情过后,陈子昂的《复仇议》编写成判例,“永为国典”。

陈子昂是个直言敢谏的官员。在任上,他忠于职守,给武则天提了不少意见,比如不能过于信任酷吏、滥杀无辜,不能崇武好战多让民众休养生息等等。但时间久了,因说话不得当,陈子昂失宠了,一度还曾被以反对武则天的“逆党”罪名关进了大牢。

之所以这样,与陈子昂的性格有关系。史书这样评价陈子昂:“褊躁无威仪”,意思是说他的心胸比较狭隘,性格比较偏执。

出狱后,陈子昂曾两次随军出征边塞,征讨少数民族部落叛。其间,陈子昂写下了一些反映边地民众疾苦、抒发报国无门壮的诗篇。第二次出征回朝之后,陈子昂以父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为由,请了长假。回家不久,陈子昂就遭了大难。

陈家是个大土豪,比较有钱。他们家乡的射洪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陈子昂的父亲去世之后,段简找茬向陈家索要巨额贿赂。无奈之下,陈家给段简送了一大笔钱。但欲壑难填的段县长依然不满足,随便找了个借口将陈子昂抓进了大牢。在狱中,陈子昂受尽折磨,最后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二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幽州台歌

回答2:

  1、当诗人想到宇宙无穷无垠,时间、空间无限,而人生却是那样短暂有限,就越发感到孤独寂寞。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于是强烈的希望与同样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在这尖锐矛盾之中,不由得孤独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4、赏析
  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5、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回答3:

因为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能的君王,一个已经逝去,一个还未到来)、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赶上有贤君的时代,于是“怆然而涕下”。

回答4:

因为诗人想到宇宙无穷无垠,时间、空间无限,而人生却是那样短暂有限,就越发感到孤独寂寞。

回答5:

诗人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挫折,报国无门,因此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慷慨悲吟,借此表达了他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