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秦汉时为武职,指挥禁卫军部队,为负责京师安全的高级军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
中尉
战国时赵国初置,掌荐举人才等事。秦汉时为武职,指挥禁卫军部队,为负责京师安全的高级军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
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执金吾。不再指挥禁军,专门负责治安、纠察。后无“执金吾”此官。
唐代自唐德宗以后,置神策军为天子禁军,于神策军置护军中尉,专由宦官担任,率领禁兵。《新唐书·宦官传·窦文场霍仙鸣传》:“德宗还京,颇忌宿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以帅禁军,乃以文场为左神策护军中尉,仙鸣为右神策护军中尉。”又《新唐书·田令孜传》:“从义父入内侍省为宦者……累迁神策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
北魏称御史中丞为中尉。
元内史府置中尉,为正三品,位内史之下。内史原名王傅,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晋王于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时改。
中尉一职起源于刘邦集团中,至迟在吕后二年就已经成为徼循京师的中央官员。直到武帝时期,其权力很大,控制着京师及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中尉徼循京师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对京师一些较大案件的处理上,所以武帝为保障中央集权,大批酷吏被任命为中尉。较之其他官员,中尉与皇帝的关系比较密切,由此衍生出处理宗室之狱这一职责。武帝之后,中尉的职能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中尉的军事职能主要体现在非常时期的屯驻和征伐,特别是征伐的职能越来越明显,但中尉对其所属军队没有绝对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