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怎么移植呢?

2025-04-15 04:05: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然后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 按照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2) 按照造血干细胞与患者的关系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亲属间的移植、无关供者移植)。
(3) 按 HLA 配型相合与否分为:HLA 配型相合移植、HLA 配型不相合移植。(详见第 15 问)
(4) 按患者的骨髓清除与否分为:清髓性移植、非清髓性移植。清髓性移植就是把患者骨髓中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最大程度地完全清除,避免患者自身骨髓对来自他人的造血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使移植失败。非清髓性移植对骨髓中细胞的清除不如清髓性的彻底,只是对骨髓中部分细胞清除。
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配型,二清理,三回输,四移植后的分段解析。
一、全相合半相合,寻找造血干细胞移植合适配型
通常所说的血液配型指红细胞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四种情况,一般输血前都要做供体和患者的红细胞血型比对。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说的配型,其实是指人体白细胞上面的一种特殊的识别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这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如果供体和受体的HLA兼容性很差,那么移植到体内的干细胞就会被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攻击,从而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移植前最关键的就是看供体和受体的HLA是否匹配。
在寻找配型时,要稳定患者的病情,最好处于疾病缓解的状态,此时没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也没有严重的合并症,比如心脏病等,这样能够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愈机会。
同时,要寻找匹配的造血干细胞,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
①:首先选择HLA系统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
②:如果没有全相合的,就可以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寻找具有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
③:或者从骨髓库中寻找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匹配度比较高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者脐带血干细胞。
二、进入无菌病房,清理异常造血干细胞
当患者病情稳定了,同时也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就可以安排病人进行移植了,患者需要进入无菌病房,也称为净化仓,实际上就是一种空气被过滤的无菌病房。
进到无菌病房后,需要用多种药物进行预处理,想办法把患者体内异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清理掉,相当于给即将移植进来的造血干细胞挪出位置。
三、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
清理掉体内异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后,将供体的造血干细胞像输血一样,输到患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有个特点——归巢功能,就是输到患者外周血液中的干细胞,会自动地通过循环系统,回归到骨髓之中,重建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这个归巢的过程大概需要两周。
待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成功造血,产生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后,就说明移植成功了,也称为植活。
四、骨髓移植后,等待免疫系统逐渐重建
植活后,还要进行移植后的处理,比如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且,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后,免疫系统会逐渐重建,但是一般需要一年甚至更久,在这期间有一个敏感期,复发率较高,重点就是预防感染,避免去公共场所,尽量待在比较干净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