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致敬名人的方式有很多,我最喜欢和经常使用的一种就是买书,并阅读。
《时间简史》。
没错,斯蒂芬霍金最著名的科普作品。我很早以前曾读过,只是不甚仔细,现在基本也忘记内容。即便再次阅读,以我的物理知识储量,懂也完全不可能。但我仍然非常有兴趣去接触这一部全球畅销名著,而且保有真诚,排除心血来潮的跟风心理,在探索科学真理动机以外,是最本质的理由——《时间简史》,或者霍金,伟大普遍所具备的内涵:人共性。
怀念霍金会刷屏并不意外,程度深,范围广,影响大,从轰动性看远超前阵子被集体短期怀念的杨绛、余光中和梵高们,原因在于:霍金本身就是个符合“娱乐至死”社会的超级明星,他人格魅力太过庞大,效应简直就是全球摇滚巨星的级别。换句话说,霍金一直很流行,是个大IP。早在互联网没开始的时代,霍金就受到这样的待遇,出场都是万人空巷的场面,相当震撼。
《时间简史》同样如此。霍金对这本书早有目标——占领成功学和畅销小说的领地,成为“机场文学”重要的巨头。当然,内容不会通俗,只是科普,但仍然属于世纪伟大人物的思维输出和理论讲解。事实上,《时间简史》的流行程度比起霍金的野心还要更大,横扫欧美,在权威畅销书榜单上霸占头名长达几百周,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毫无悬念地登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从某个方面比前辈《圣经》还要劲爆,因为连中国人都疯狂收藏。
为什么会读,或者说买《时间简史》呢?霍金自己说,“毫无疑义,人们对于我克服残废而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人性好奇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为,这个命题本身也是主要原因,人类对神秘和伟大总会心生向往,“几乎无人不对宇宙如何运行感兴趣”。天文就是这样的存在,拥有无限可能性,即便普通人也会肃然起敬。
探索未知从来都是人类的本能,然而这个兴趣并非能轻易坚持,没有达标的科学素养只好放弃。不过本能还在,一旦有人取代我们思考,相关热情就会膨胀。霍金就是这样的代表,他虽然是高深莫测的大科学家,却被外界赋予平易近人的亲民属性,就这样达成极致完美的平衡,在两个圈子都有话语权。所以即便那些科学概念依旧深奥,但当作为霍金的言论问世以后,就被自动转化为娱乐符号流行起来。
当然,《时间简史》不等于霍金。这首先是一本书,能让部分读者认真阅读。在向往神秘的本能驱使下,有些人会对这些隐晦领域感兴趣。同理还有哲学、文化、国际关系,等等,我就是其中一员。认真阅读的过程会让亲历者进入一个玄妙的境界,临时性模拟出超越现实的生活方式,从而开发出更加陌生的自我。这样的操作也是在探索神秘,所谓“难得糊涂”,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吧。
题外话:关于刷屏,还有个预言。两个多月后,世界杯揭幕,到时朋友圈大概又会批发出一堆“球迷”吧。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氧气是个地铁(linfanit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