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道”和“路”与道路有什么关系?

2024-11-02 06:34: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道”和“路”与道路的关系如下:

古代中国的路、府始于宋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这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在唐宋王朝进入了道(路)制时期。该时期从7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达六百余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对“路”的三种解释:

1.道路 

2.车 

3.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对“道”的十种解释:1.路。 2.规律、道理 3.指道家,道教 

4.主张,思想,学说 

5.从、由 

6.说、讲 

7.(通假字,通“导”)引导 

8.(通假字,通“导”)疏导 

9.量词 

10.古代行政区域名。

所以,“道”和“路”都是监察区的性质,与今日的“道路”无直接关系。

回答2:

隋末,建置纷繁复杂。唐兴,唐高祖李渊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稳定政局,对归附者和有军功者,均赐予“刺史”的名号,一时间州县之设倍增。

太宗贞观初(627年),对地方行政制大加并省,道制开始出现。实际上这是以自然地理现象作为依据划分的十个监察区域。
分别为: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剑南道。
以上十道是按“山河形便”划分的,具有自然区域性质的分区,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监察区,并不是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将唐初的十道分为十五道,且有固定驻所,永为常式,掌管吏治大权。十五道的确立,标志着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已由过去的虚三级制演变为实三级制:道——州——县。
宋初仍沿行“道”制,分全国为十三道。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废“道”为“路”。罢黜节度使所辖支郡,节度使只是空衔而已,不理州事,诸州直属中央。并将全国府州军监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设转运使一名,负责征收和转输各地的财赋,由于转运使辖陆路或水路,随之有“路”名之出现。真宗时(998~1022年)增设了提点刑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提举常平使主管一路储备粮食平抑物价。而转运使只负责一路财赋和民政。形成了宋代一路有四个长官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