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想
要在阅读积累中培养较强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是培养所谓“悟性”和“灵气”。
“悟性”和“灵气”是一个人心灵丰富睿智的特质,这个特质可以保证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多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日常中我们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3、多行
行是阅读和写作的源泉。现代中学生整天被关在家庭与学校,生活比较的枯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家长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行”的机会。有了行,才有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
4、多读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而且我们要多读一些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因为读一本这样的书就终生受用;还有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本的书。
5、多写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这些精通写作的大师们说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应该养成写文学练笔的习惯,它是我们生活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的记录,有心灵史的价值,值得你我重视。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学好语文必须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这四种能力中最为要紧的是“读”。
这是为什么呢?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并明确推荐古诗文120篇(段)。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还有关于“多背”和“多读”有明确的指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如果父母非常喜欢阅读,那么,孩子也会比较喜欢阅读,这是一种家庭的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一旦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养成爱阅读的习惯,长大后喜欢阅读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小。
许多文学大家学习语文都会谈到两点,一曰“多背”,二曰“多读”,这两点最终都可归结为“读”,所谓“多背”,即是“精读”,所谓“多读”,即是泛读或者速读。速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让孩子借助诸如jint的速读记忆训练工具,内置百科知识,里面的图片记忆训练内容还很有趣味性,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另外,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嘴巴,耳朵和大脑三者形成一个回路,自然促进听力提高;如果能多读,肚子里有货,自然有可能出口成章,说也就不再是问题;而“写”无非是把“说”落实到纸面上的过程,基础还是“多读”,“多读”既为写提供了表达的范本,也提供了思维的材料。所以,“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