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给其他什么王封号的那个什么什么亲王都有什么含义吗?

2024-11-23 03:53: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汉至南北朝时代,封王的封号一般没有太多规则,一字或两字多是按地名来。该王的封地数量、食邑多少、权力大小才是决定该王地位的关键,而与封号的字数没有太大关系。如封地在中山就称中山王,在齐就称齐王。
隋唐开始形成了亲王封一字(如秦王、周王、蜀王等),郡王封二字(如庐陵王、常山王、岐阳王等)。无论是一字的亲王还是二字的郡王,一般都把其中的“亲”与“郡”字省略掉。因为亲王的地位高于郡王,所以就形成常说的一字王高于二字王的概念。
到了清朝,亲王的封号就开始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字眼,如恭亲王、安亲王、康亲王、宁郡王、温郡王、谦郡王等等,同时也恢复了其中的“亲”字与“郡”字以示两个爵位的区别。因此,清朝的亲王、郡王是要看全称的,并不是看一字王还是两字王,亲王也有二字的,如端重亲王、敬谨亲王等。
亲王在封王时由皇帝指定封号,一般封号确定下来后就不太会改变,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清以前,王爷多是有封地的(唐后期和宋时是有名义上的封地但却都住在京城),一般王爷到达封地后就会子孙世代居于此,除非被废或以改变封地,如明代的宁王朱权原来封地在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后就迁到南昌。如果封地没有改变而子孙后代也世袭了王爵的话,那么封号是不会变的。当然,如果子孙的爵位被废或是降低的话,封号就会改变或是取消。如清朝就采取降袭制,如质亲王永瑢,其子绵庆袭质郡王,到他的孙子奕绮时只能袭封贝勒,封号也就取消了。
封号在清以前几乎都是以地名来命名,少数才有含义,如明朝封给少数民族的王爵就有顺义王,含有归顺明大义的意思。清朝的王爵取胜美好的字作为封号就有有一定含义,如英亲王的“英”有“英武”的意思,睿亲王的“睿”有“睿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