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简称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内陆,连接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西藏自治区,东南方向则是云南、广西等省份。
四川四面被高山及丛林包围,在军事上是块易守难攻的大后方,同时在经济上,又因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气候宜人等特点粮食产量极高,因此四川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
后汉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曾依靠蜀地易守难攻和粮食产量高等天然优势在这里建国,延续了大汉王朝,后被称为蜀汉政权,而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是从这里起家的。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本为蜀国,是周朝下辖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316年,秦朝的惠文王灭了蜀国,在这里建立了蜀郡。汉武帝时,将全国设为十三个州,其中的蜀郡就归益州管辖,除蜀郡外,益州还下辖着汉中郡、南中郡等其它十一个郡(国),共计十二郡(国),包括现在的云南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其中的南中郡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而在汉朝时期,它与蜀郡一样,都归益州管辖。
西晋时期,因为蜀汉政权在此地的开发,益州下辖的南中郡有些不安分,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这么大的地区交由一个州来管辖,甚是不便。西晋的统治者担心南中地区生变,于是将南中郡从益州分离出去,设置为宁州,从此四川、云南一分为二,而益州的其它地区大多都成为了后来的四川。
四川的名字从何而来?
四川名字中的"川",并非河流的意思,而是路,路不是道路,是古代的一个政区划分,相当于现在的省,也就是说,四川曾经是有四个路,或者说是四个省组成的。
北宋初年,刚刚建国的大宋政权在现在的四川地区建立了西川路和峡西路,并将其合称为"川峡二路"后来又将这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到了北宋咸平四年,宋真宗将原来的川峡路又划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南宋时期,就将这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这也就是四川地名最初的由来。因为这四路在地理位置上刚好在如今四川地区的东西南北四面,所以也称为东、西、南、北四川。
蒙古铁骑入驻中原后,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土,忽必烈将全国按照"行省"进行划分。在四川地区正式建立了省级行政单位,全称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为四川省。
而四川一词,被用于省名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为何后来只剩下川东、川西
但当时因为四川省面积过大,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外加汉中地区地势险要,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的门户,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蒙古军队在四川曾吃过大亏,于是将利州路(汉中)划归陕西省,从此北川便与东、西、南三川分开,成为陕西省的一部分。

而另一个被划出四川的就是川东地区了,也就是重庆。
值得一提的是,从古至今四川与重庆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兄弟关系,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大多时候都是一体的,但也并非一直都是一体。
重庆简称渝,也称巴。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四川属于周朝下属的蜀国,而重庆是巴国,两国相邻,来往密切,但并非一体,而是两个相邻的大周治下的诸侯国。汉武帝时期,全国共分为十三个州,巴蜀两地就共同被益州所管制,是其下辖的两个郡,这也是两地首次合为一体,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唐朝时期,李世民将蜀地设为剑南道,治所在成都。而将巴地设为山南西道,治所在渝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
后来就进入了宋代时期的川峡四路,其中的夔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元朝时期正式将四路合并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四川与重庆又一次合二为一,明清时期,在今天的重庆市设立了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四川省管辖,这也就是重庆地名的正式由来。
也就是从元朝时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的1937年间的数百年,重庆又一次与四川合为一体,归四川管辖。
因为重庆自古以来都是入川的两大门户之一,本身就具备着水陆交通优势,是我国西部的经济中心,所以在1937年,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重庆被民国政府升级为院辖市,也就是直辖市,并成为民国政府的陪都和国民革命军的大后方。
各沦陷省份的大批民众和物资都纷纷迁至重庆,使得这时候的重庆人口倍增。但也正因为它是中国的大后方,所以也是遭受日军空袭最频繁的地区,到了解放前,市区几乎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随着解放后,各地难民纷纷回归原籍,重庆也就又恢复了曾经的宁静,再次降为副省级城市,隶属于四川省。
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需要在西部建立一个经济中心,带动西部各省的经济建设,因此,重庆这个西部自古以来的经济中心城市就被重新升级为直辖市,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命脉。至此,重庆又一次与四川并齐,四川原本剩下的三川也就又少了一川。
相比北川的汉中地区,重庆与四川的关系更加亲密,纵观历史,巴蜀两地虽然分分合合,但大多时间还都是一体的,无论文化还是语言早就一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人和重庆人向来自称"川渝一家"的原因了。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
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故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汗中)。
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由于宋真宗这一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我们“四川”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