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习惯:熟读背诵经典,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推敲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记日记,规范地书写,专注地听人说话,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勤思考爱质疑,勤查工具书。
语文学习三种方法:
1.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
2.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3.勤写日记,磨练意志力。
学好语文的小窍门
第一、学前就已经有了大量的词语积累。
我在上学前,妈妈就给我有意无意的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比如说,今天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些词语,甚至是成语,她就会专门说一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在第二天讲故事的时候,先问问我还记得昨天的词语吗,是什么,什么意思,积累的时间长了,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开始练习造句。
所以,这些练习其实是在学前就可以开展的,而且很有用,我在二年级看图写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成语了。
现在的绘本,也是很好用的积累词语的工具,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绘本书,或者在外面的绘本机构报名会员,进行租借绘本阅读,定期阅读,也是很不错的。
第二、日常沟通中多使用规范的词语,可加以引导,养成习惯。
使用规范的词语或者成语,多一些,比如小孩玩的很多在我们看来有些幼稚的游戏,但他们玩的不亦乐乎,两个人瞪眼睛,看谁先眨眼睛,谁先眨谁就输了,可以用到的成语有: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不亦乐乎、愿赌服输等等。再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引用《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言,寝不语”,睡觉的时候,可以用到的成语有:酣然入睡、呼呼大睡、睡眼惺忪、渐入梦乡等等。
其实不必每次都说好多,一个两个就够,主要是养成习惯,培养一种语境,知道什么情境与之相关的成语有什么就可以了。
我之前认识一位开培训班的姐姐,她的培训班是做右脑开发的。她的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已经熟知一千多个成语了,那个课程我不太清楚怎么上,只知道有一节就是进行成语接龙。
第三、词语积累了一定的量以后,开始讲故事,进行语言刺激。
这里的语言刺激,指的是刺激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由句子到段落再到章篇。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讲了很多遍之后,妈妈问我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长大后有什么变化吗?它为了找到妈妈,经历了什么啊?最后,就让我把故事复述一遍,可以自己添加情节,任我发挥想象。
记得我上了一年级之后,老师让我们讲故事,我总是能很快的想到一个故事,并把它几乎完整的讲出来,学会了总结语言,在认字之后自己读书,会在脑子里边看边问自己问题,到看完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故事框架,最重要的是,可以总结语言。
这对我后期的语文学习影响很大,我会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善于总结,还会问自己某个地方换一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极大的调动了记忆库里词语的活跃度。
第四、练习写字,以及写字的速度。
入学前,我很少拿起过笔,只会写几个数字,和简单的“人、山、火、月”等等,入学后我只读了一年的学前班(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只有在学校里有个学前班),上了一年级之后,开始在写字上吃力,写的难看,而且很慢。
于是就开始了练字之旅,在村里资源有限,买了一本《庞中华》,就开始从一、二、三开始写了,为什么买庞中华?因为即使在县城里的书店,也只有《庞中华》,到三年级的时候,字就开始写出点样子了,但还是很慢,妈妈想了个办法,让我听着新闻联播跟着写,有的时候里面播报速度很快,我跟不上,经常写着写着就哭了,但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练习写字速度的很好的方法。
第五、坚持阅读和积累。
大量的阅读一定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小学阶段可能效果不会很明显,但初中开始,对语文的要求有了新的阶段,感受思想情怀多了,询问主旨意图多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多了,并且,在这一系列看似开放性的转变上,仍然没有放弃对字词的考试,到了高中以后,字词仍然是最基础的东西,可见,语文是一个打好基础考遍天下都不怕的学科,也是从小学的基础能一直串联到高中,甚至高中以上的学段的一门学科。
最后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积累的要去也要慢慢提高,一定要善于提问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用笔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