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分析应该先跟碳酸钠反应(实际则不一定要看局部接触的情况)解析:同浓度时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在盐酸不足的情况下,盐酸首先与碱性强的碳酸钠反应,产生弱碱性的碳酸氢钠。然后,剩下的盐酸才会与弱碱性的碳酸氢钠反应。因为碳酸为二元弱酸,其电离分步进行:H2CO3=可逆=H++HCO3-,HCO3-=可逆=H++CO32-。同理当CO32-与酸结合时,依顺序先生成HCO3-,HCO3-再与酸反应生成H2CO3,而放出CO2。相同条件下H2CO3、HCO3-、CO32-的酸碱性(即电离出H+和结合H+的顺序)的强弱如下:酸性:H2CO3>HCO3->CO32-,碱性:H2CO3<HCO3-<CO32-,并且有:H2CO3+CO32-=2HCO3-。即CO32-结合H+的能力比HCO3-强,若酸不足,必先与CO32-结合生成HCO3-;若酸充足,反应原理不变,但基本不再考虑这个先后顺序。
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如果还有多余的盐酸再与碳酸氢钠反应。
碳酸氢根与碳酸根存在水解平衡(HCO3- + H2O =(双箭头)H2CO3 + OH-),溶液显碱性,当氢离子存在消耗氢氧根时,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最先消耗的还是碳酸根。
(1)盐酸与氢氧化钠:OH- + H+ = H2O
(2)盐酸与碳酸钠:H+ + CO32- = HCO3-HCO3- + H+ = CO2 + H2O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110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jrhhfmfkrldmrlrldknrkdkrnnrrk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