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中国动画有什么特点?

2024-11-16 01:56: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美国动画片取材很广泛,有阿拉伯传说《一千零一夜》,德国童话《白雪公主》,中国历史故事《花木兰》;有描写动物世界的《狮子王》、人与自然关系的《小泰山》、科幻世界的《变形金刚》;既有像《猫和老鼠》这样老少皆宜的,也有像《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这样更宜于成人观看的。可以说各种题材在美国动画片中都被运用得出神入化,使得美国动画片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世界动画潮流。 而中国动画的主题则比较单一,无论早期的《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还是后来的《阿凡提的故事》、《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不管是憨态可掬的动画人物还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中国动画的主题无不体现着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美国动画相比,中国动画由于过分注重其教育功能,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 因为中国动画带有厚重的传统思想,许多经典的动画形象并不是为动画而专门创作的,只是对中国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诠释,因此,中国动画片中很少有令人过目难忘的鲜活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而非根据神话改编的动画。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动画像中国动画那样与“画”密不可分,甚至以“画”为本。中国动画的这种传统,显然与中国人对动画本质的理解有关:动画,顾名思义就是“动”的“画”,只要让“画”动起来,就是动画。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动画“以画为本”的传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而且,中国动画的“以画为本”尤其指的是以中国画为本,基本与西洋画无涉。以水墨动画为例,中国动画的创作者经多次试验,克服技术困难,成功地将中国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基本原理完美地运用到动画中,创作出诸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动画佳作。而美国动画一开始奉行的就是“以动为本”。在他们看来,动画首先是一种运动,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运动”。动画不是“会动的画”,而是“画出来的运动”。 一个是“以画为本”,一个是“以动为本”,两种不同的创作理念营造的视觉冲击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动画因为建立在“以画为本”基础上,电影画面缺乏动感,镜头的运动和人物的调度较少,人物出场入场较为呆板。加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以二维平面居多,缺少立体感。这对看惯美国大片视觉奇观的人来说,的确缺少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而美国动画则在“以动为本”的理念支配下,基本是以常规电影的方式拍摄动画。人物的动作和镜头的运用极其讲究,动感十足。除视觉冲击力的差异外,中美动画的叙事风格也有很大不同:中国动画由于创作者多为美术人才,其叙事才能相对欠缺。美国动画强调“以动为本”,力图在运动中讲故事,所以普遍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因此他们的动画产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各种题材的动画片,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都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因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逃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当然这样便不能吸引今天挑剔的观众的眼球,更不能继续引起世界对中国动画的关注。 美国近年来动画片异常红火,迪斯尼公司接连推出“年度动画大片”,投资巨大、制作精美、运作成熟,对孩子和成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市场收益非常可观。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梦工场的《怪物史莱克》等在全美总票房高达12亿美元,动画片的巨大利润促使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动画影片。而中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没有利益的驱使,自然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对动画事业执著追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金钱是不能衡量思想深度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结,才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背后是清澈的、纯粹的中国精神,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为之骄傲的精神。

回答2:

确切的说,中国从前的动漫更接近我国的民间艺术,但是现在跟风国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了(心寒啊)美国的漫画只要你的素描功底差一点都画不好的,更写实,有些粗旷中带有稍许细腻的感觉!动画偶还是比较喜欢的,有的很可爱,虽然人物线条简单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