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意思是说,粒子都不能穿透固体?
楼主知道即使是固体也是由很多原子构成的吧?原子中有99.99%以上的空间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而微观粒子(“基本粒子”)远比原子小,所以不带电的粒子很容易穿透固体(中子、中微子等,太阳发射的绝大部分中微子都直接穿透地球)。
再来说光,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粒子,主要是体现在能量不可无限分割上,就是说一种波长的光,能量是固定的一份一份的,不可能得到半份能量的光,这就是粒子性的体现。
至于光穿透物质,即使认为光是“实实在在”的粒子,它本身也是不带电的,不吸收、不反射它的物质就可以被它穿过。
又是光的问题。。都是灯泡惹的祸~
光的波粒二象性楼主可以这样理解~ 有些现象把光当成粒子可以说的通,而有些现象只有把光当成电磁波才能说的通~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曾有过世纪之争,其本质就是由于有很多现象单用粒子性或单用波动性是解释不通的,于是把二者合二为一优势互补~ 而一旦有一天单用波动或粒子就能解释所有现象的时候,恐怕科技界就要宣布波粒二象性的不复存在,或者说光就是一种波或是粒子流。。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同一种现象用两种方法都能解释的通
针对楼主的提问说两句
光射入眼睛时你感觉不到那是因为光子质量小(这里指相对论质量,即以光速c运动的光子质量),单位时间内撞到你眼睛里的光子数没达到你能感觉出的那末多。光束打到平面上是有压强的,称作光压,其原理就是光子撞击平面造成压力~ 只是一般光的光压很小,你是感觉不到的(也许激光的光压能达到人能感觉的程度?不过估计没等你感觉到早被烧焦了~ 光压和光的能量直接相关,那末大的能量,热效应。。)
说光线透过玻璃传播,可不可以理解成透明的物质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原因导致对光子的阻碍没有半透明甚至不透明的那末大?所以光损较小(光束通过玻璃时有热效应的损耗),而不通明的物质造成的光损很大(全部贡献为热效应)以至光子不能穿过。。。。还是这种现象用粒子说就很难解释?希望高人指点!
今天闲了说了这莫多,供楼主参考~
首先牛顿认为,光的传播一定要依靠某一种物质。就像热,声音,和其他的形势的能量一样,一定要依靠一种物质才能传播。但是,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当时的人认为真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被一种叫做“以太”的东西充满(当然这里的充满就好像说一个空间被气体充满一样,密度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光正是依靠这种物质传播的。所以,当时的人认为“以太”这种物质越密集的地方,光的传播就越容易,也就越快。在这种错误的假设前提下,当时的学术界得出了很多错误甚至可笑的结论。
然而随着物理进一步的发展,实验条件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于光的性质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在对光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给以太这种物质赋予了许多奇怪甚至相抵触地性质。当这种抵触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才最终认为到,以太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caocao91说的没错
注意“光具有波粒二像性”的“像”字,是指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但它不是一种典型的波,也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粒子,是一种只能用数学语言才能精确描述的存在方式,不能用生活中对波和粒子的理解来理解光。
我们说的光子并不能否认它的波动性,只是强调它的粒子性。同样,我们说的光波也不能不考虑其粒子性。所以说,光波进入眼睛,就是光子射入眼睛。
为什么你要说光如果是粒子就必须能用眼睛感觉到呢?你想要有什么感觉?被什么东西打中眼睛?光子是没有静止质量的,但有能量,强光入眼也能让人感到不适。
光具有波粒二像性
就是说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这两者并不矛盾!
透过玻璃正体现了他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