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简介

2024-12-03 23:26: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四郎探母简介

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这里单说杨家第四子杨延辉的故事。

2、四郎探母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3、出处

出自于北宋的经典传统戏剧——京剧。

扩展资料

1、四郎探母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

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尽管对该剧的思想倾向有不同的评价,但褒贬双方对《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都一致公认。该剧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在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身陷异邦的杨四郎夤夜冒着杀身之祸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2、京剧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郎探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回答2:

1、四郎探母简介

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这里单说杨家第四子杨延辉的故事。

2、四郎探母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3、出处

出自于北宋的经典传统戏剧——京剧。

四郎探母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

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回答3:

  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尽管对该剧的思想倾向有不同的评价,但褒贬双方对《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都一致公认。该剧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身陷异邦的杨四郎夤夜冒着杀身之祸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该剧人物不少,行当配置相当整齐,唱念安排得当,唱腔也丰富而优美。尤其《坐宫》一场,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过板式的变化、多层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绪变化,是一出极著名的生、旦唱工戏。这一场的开始,四郎思母心切,但老母既近在咫尺,又好似远在天涯;铁镜公主想为丈夫排遣忧闷,便与他闲聊,并猜测心事。在这一段戏里,唱腔用的是舒缓柔和的慢板。接下来,四郎对公主讲明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和想见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为意外。这时唱腔随之加快,转上摇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愿意帮助四郎,但“怕你一去不回还”;四郎则急切地保证信守诺言,以至跪下盟誓。这时唱腔进一步催快,特别是两人的大段对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二人的激动心情。

  总观全剧,对四郎、公主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情感刻画都很鲜明、生动。正因如此,民族之间的残酷争战对人的正常亲情所造成的巨大损害,就更让人思索不已。作为一部情感刻画很深、唱腔艺术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很多京剧演员都喜欢演唱《四郎探母》。它还常常成为名家的联袂演出的大合作戏。

回答4: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参考资料:http://www.liyuan.net/cn/book/opera/mask.htm

回答5:

宋朝时,宋辽交战,杨四郎被俘后,改名木易,辽邦肖太后将女铁镜公主许配于他,招为驸马,十五年后,辽邦肖天佐摆天门阵,杨四郎母佘太君奉旨亲自出征,四郎知母率军亲征,意欲前往探母,为公主识破,经一再盘诘,四郎以实相告,并请公主援助出关,言明一夜即返,公主在肖太后处骗来令箭,杨四郎急赴宋营,与杨延昭,佘太君及公主母子,坚决回至辽邦,肖太后得悉驸马即杨家后代,欲斩之,公主代为求情,肖后赦了杨四郎,派其镇守北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