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一下系里面的老师。这个主要是后人根据史料推测的,同时,部分著名地震会采用钻芯的方式,抽取岩石。
我们知道,地震不同于瘟疫之类的生物灾害,他的地址破坏是永久的或者说相对长时间可以保留遗迹,地质构造的错动是导致地震的原因。通过地址错动的大小,同时比对现有的一直地震量级,就可以大概推出。
譬如你说的1624年扬州6.0,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长江中下游地址断裂地带时候推测的数据,加上古代史书上可感知地震的范围,就可以推测出来(可干地震大于3集)
至于楼上几位所说的地动仪。当时只可以测定方向,并不能测定大小。
靠经验的积累!还有地震仪之类的仪器。
衡生于公元78年,死于139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张衡发明的仪器叫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造 而成,圆径达八尺,外形像个酒樽,机关装在樽内,外面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各设置一条龙,每条龙嘴里含有一个小铜球,地上对准龙嘴各蹲着一个铜蛤蟆,昂头张口,当任何一个方位的地方发生了较强的地震时,传来的地震波会使樽内相应的机关发生变动,从而触动龙头的杠杆,使处在那个方位的龙嘴张开,龙嘴里含着的小铜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里,发出“铛铛”的响声,这样观测人员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3月1日,这台地动仪西方的龙嘴张开了,铜球“铛”的一声落到蛤蟆嘴里,测知洛阳以西发生地震。但由于洛阳没有感到震动,所以很多人议论纷纷,说这台仪器不准。几天以后,信使飞马来报,距离洛阳以西一千多里的陇西(甘肃东南部)发生了大地震,这才使朝廷内外“皆服其妙”。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1930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国地震台由一个发展到几百个,目前已拥有全国基本台网,大地震速报台网,都可以由地震仪记录下来,并报送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使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首先你得了解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吧!!!
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密切相关,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或强震,5级以下、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小震或弱震,3级以下、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通常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目前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还没超过8.9级。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像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像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所以说1624年扬州是6.0级地震是根据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损失情况死亡多少人和造成的灾害程度,然后我们现在的史学家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出来那时候的地震应该相对于我们现在是多少级。毕竟 那时候记载方式不一样于现在的标准也不同,也没有谁亲眼见过,所以都是根据史书推测而得活是挖出什么文物用检测C百分量或观其物理程度来推测的吧。你要真问到底是怎么测的我也说不出来啦得找更专家的啦 希望以上的能够帮助你哦
古代文献有记载的!古代也有记录地震用的专业词汇!
记载的时候不但有现象的记录!也有等级的记录!
现在人根据现象可以预测出大概等级!
但是再根据古人的等级词汇!加上很多次的一样古人等级的地震记录!就可以把等级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了!
比如“XX(古人等级)是二层房屋倒塌,直径半米树木倒塌,摇动时间1分钟!余震50次!”第二次同样等级的“XX(古人等级)是二层房屋倒塌,直径60CM树木倒塌,摇动时间1分半,余震43次”
这样我们根据第一次的比如推测是6级,第二次推测是6.2级!
这样就可以说明!XX等级是6——6.2这样一个级别了!
里氏震级是1935年提出来的,但是古代地震的震级也并非不可考。
一来我国古代就对地震有着详细的记载,
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结果直观的为我们指了出来,比如叶梦珠在《阅世篇》中记载,地震发生时,“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暝,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文武职官、命妇死者甚众,士民不可胜纪。”据顾景星在《白茅堂集》中的描写,“京师大地震,声从西北来,内外城官宦军民死不计其数,大臣重伤,通州、三河尤甚,总河王光裕压死。是日,黄沙冲空,德胜门内涌黄流,天坛旁裂出黑水,古北口山裂。”董含在《三冈识略》中则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初刻,京师地震。自西北起,飞沙扬尘,黑气障空,不见天日。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倾跌。未几,四野声如霹雳,鸟兽惊窜。是夜连震三次,平地拆开数丈,德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记,至有全家复没者。”“内外官民,日则暴处,夜则露宿,不敢入室,状如混沌。”“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
二来地震会造成地壳的变形,通过对变形年代的确认和一系列精密的计算,可以推算出地震的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