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观察、调查、实验、制作与设计等。 1、观察。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不能盲目进行,必须要求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小组形式。计划包括课题名称、观察目的、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用具、人员分工、观察方法与步骤、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最后要求写出观察报告和观察体会。如:观察校园绿化植物、观察蚂蚁的行为等等。 2、调查。可以采用直接调查法,也可采用间接调查法。首先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计划(计划的内容与观察类似),然后实施计划进行调查、最后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展示。有些课题如,梳洗河污染情况的调查、火车站垃圾废弃物情况的调查、泰城行道树资源的调查、校园绿化植物的调查、中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等等都可以采用直接调查法。有些课题如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艾滋病的防治、当地常见寄生虫病的调查、城市居民收入情况的变化、泰山药用植物的调查等较大的课题,不适合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可以采用间接调查。如走访、发放调查表、问卷、查阅收集资料、请老师或家长协助等。 3、实验。对设计简单、容易取材、成本较低、安全危险小的实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对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危险性较大的补容易操作的实验,以及对动物会造成伤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如酸雨毒害作用的研究、采用的就是模拟实验。 4、制作与设计。如动植物标本的制作、鸟巢的制作、简单教具的制作、手抄报、校园绿化方案的设计、摄影、网页制作、多媒体的应用等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自己切身实践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