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所以,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这一划分方法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有没有发觉这叫法和十二生肖有某种联系。那么,古代的各个时辰有什么含义呢?
古人用时辰来记时,早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些叫法是有含义的,什么时辰干什么事都是划分好的。时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比如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人的时辰规定了人一天的时间划分和安排,现代人也有根据“时辰”来养生的,见下图。
古代人是按照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通过记录一天的太阳在日冕上的不同阴影位置,也有通过记录沙漏记录沙子流出的不同位置来划分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