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某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主要运用了李比希科学方法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即将准确称量的样品置于一燃烧管中,经红热的氧化铜氧化后,再将其彻底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用纯的氧气流把它们分别赶入烧碱石棉剂(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及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内,前者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后者吸收水变为含有结晶水的高氯酸镁,这两个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重量,由此即可计算样品中的碳和氢的含量:碳%=(12×100×A)/(44×B),氢%=(2×100×C)/(18×B)(其中A代表生成的二氧化碳重量,B代表样品的重量,C代表生成的水重量)。如果碳与氢的百分含量相加达不到100,而又检测不出其他元素,则差数就是氧的百分含量。本法的特点是碳氢分析在同一样品中进行,且对仪器装置稍加改装后,即能连续检测其他元素。分析的准确度一般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