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语发展史(2008-08-23 11:06:56)标签:河洛话 客家方言 北方方言 唐音 中国古汉语 雅言 日语 杂谈
正宗的古汉语
中国2支正统汉语的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的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的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的(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的)。
而粤语,是南越族的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的。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的。是最偏离古汉语的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的来源:
目前的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的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 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的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Mandarin ,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的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的来源,三大方言的来源都来源于中原的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的汉语,因为移民的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的方言。
广东说粤语的人,大部分是从陆路从河南、陕西沿着湖北、湖南、江西过来的,很多人是翻过梅岭,然后在南熊的珠玑巷,慢慢到这里来。还有跟当第地土著语言融合起来形成粤语。
讲闽南话的人也是东进,到福州然后到漳州等等。
客家人偏东一些,也是走陆路的,湖北湖南进入江西,在江西和福建、广东三省交汇的地方发展,然后到粤东北这个地区五华等地方发展。
现代粤方言:
粤语近似古汉语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现代闽南方言:
闽南话最接近河洛话,最古老的话: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
现代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一般认为其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因此,客家方言在民间也被称为"唐音"。
客家方言的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的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xie",与"家"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xia"。
客家话还大量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的表述,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
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和唐朝时的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的部分。
附:日语和粤语的关系
日语借汉语词的时候,有一个层次是汉代的,有一个层次是唐代的,就是这里面的两个层次,汉代的语言层次跟潮州话,刚才说魏晋南北朝汉代这个时候比较接近,然后还有一个层次读音就很像是广州话了,所以不能理解为日语跟广州话很接近,而是日语借了很多汉语的单词,可能在汉代是第一拨,然后在唐代是第二拨,这两拨就是汉音和唐音,汉音接近潮州话,唐音接近广州话。比如说“新闻”“农民”“国旗”等等,日语和广州话只是音调不同。韩国的话也是一样的,比如说“金”,但是不能因此说汕头话跟日语太接近或者说什么,只是说日语的汉语借词,某些话正好跟汕头话撞上了。到日本任何一个地方,日本说潮州话、客家话、粤语都会的话,日语很容易学会。日语越高深的,汉语越多,你越容易看懂。
音韵
第一章 音韵基础知识
第一节 声母和韵母
第二节 三十六字母
第三节 等呼
第四节 对转和旁转
第五节 韵书和韵图
第二章 历代音系
第一节 上古音系
第二节 中古音系
第三节 近古音系
第四节 现代音系
第三章 语音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语音发展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声母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机理
第三节 韵母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机理
第四节 声调的形成、演变及演变机理
词汇
第一章 历代词汇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词汇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中古词汇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基本词汇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于自然现象、自然物的词汇
第三节 关于方位的词汇
第四节 关于人体部分的词汇
第五节 关于亲属的词汇
第六节 关于生产劳动的词汇
第七节 关于物质文化的词汇
第八节 关于动作行为的词汇
第九节 关于事物性状的词汇
第三章 外来词的发展
第一节 外来词的概述
第二节 上古汉语外来词
第三节 中古汉语外来词
第四节 近古汉语外来词
第五节 现代汉语外来词(上)
第六节 现代汉语外来词(下)
第七节 汉语外来词与汉族文化
第四章 汉语词义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 汉语词义发展概说
第二节 词义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词义引申的结果
第五章 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第一节 单音节造词法
第二节 双音节的音变构词法
第三节 运用语序方式的结构构词法
第四节 运用虚词方式的结构构词法
第五节 单音词结构格局解体的机理
语法
第一章 汉语语法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和机制
第二节 句法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章 实词的发展
第一节 名词的发展
第二节 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第三节 数词和量词的发展
第四节 代词的发展
第五节 副词的发展
第三章 虚词的发展
第一节 介词的发展
第二节 连词的发展
第三节 助词的发展
第四节 语气词的发展
第四章 句式的发展
第一节 被动句的发展
第二节 处置式的发展
第三节 判断句的发展
第四节 比拟式的发展
第五章 词序的发展
第一节 汉语的基本语序
第二节 上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发展
第三节 介词结构在句中的位置
第四节 倒装
是根据某个特定的物件(物体)来模仿的
这是最初,后来就发展到了一些没有的特定物件(物体)等方面,
汉语是象形文字,他是某件东西的代表来用符号标记,
最后形成了字.有了字就有他特定的读音,所以就有了语言,称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