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秘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讲的学习方法,我对此完全赞同。学了,就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牢记在心。否则,学过的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渐渐淡忘。下面,向大家介绍下我的学习“秘方”。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学习态度却仅仅只有一种,那就是时时刻刻都要认认真真。热爱学习的人对学习总是孜孜不倦,把学习当作最大的乐趣,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从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相反,不热爱学习甚至是讨厌学习的人,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学习的心理。上课时,他们往往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看起来是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而实际上他们的心已经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不能及时完成,第二天来到学校只好找同学抄,这样长期抄下去后果会怎样,你考虑过吗?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及时认真的完成,不要为了做作业而去做作业,要知道做作业不是一种任务,它不需要任何人的要求!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弄明白,这样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了。光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不行,除此之外,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活”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之一。所谓的“活”就是说不能读死书,在各种题型前能够随机应变。这道题你能轻而易举地把它做出来,如果把它改个模样,你还能认出它来吗?做这种题就需要“活”,无论题怎样变,只要我们掌握它的解题技巧就能把它做出来,要学会举一反三。平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事物,这对我们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用的。
怎么样,同学们?我的学习“秘方”对你是否有点儿启发呢?
我小学二年级开始写作文。最初的作文练习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进行的,她怕我到了三年级写不好作文。母亲教我写的作文是“周记”,一个星期写一篇,对写什么内容没有特别要求。可我没有一次是顺利通过的,有时要写好几遍。为什么重写,母亲也不说。我常常眼泪汪汪地一边写,一边从窗口向外张望,看别的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只有“通过”了才能出去玩,通不过哪怕写到晚上也得写。什么是“通过”?“通过”就是母亲严肃的脸上出现了微笑。她用红笔在好的句子下画水纹一样的波浪号,或者在某些段落后面画上红色的双圈。
到了小学三年级,每周都有两节作文课。作文课上写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记得第一篇作文是“记有意义的一天”。我觉得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就写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事。那是连糖果都要计划的物质贫乏的时代,月饼要专门的月饼票才能买到,一人一块。一年里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月饼,望着夜空中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甜甜的月饼,在桂花飘香的院子里唱歌,不是很有意义么?这篇作文只得了62分。语文老师在作文后面写了一行红字:“这时候应该想到解放军叔叔正在边防线上站岗巡逻,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个62分,我从此讨厌作文课。
第一次作文考试,我得了58分,不及格。作文题目是:“在雷锋精神鼓舞下”,要求是:向雷锋叔叔学习,记自己学雷锋做过的一件好事。我没有做过这样的好事,就写每天希望做好事,又没有好事可做的心情。现在想来这是一篇诚实的、非常有个性的作文,可这篇作文不及格。老师通知我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母亲回来后找我谈话,我为自己说明,母亲不听我的说明,只是说:“你挂了‘红灯’,还嘴凶,还狡辩,你要留级的。”我不服,母亲罚我跪下思过。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坚决不跪。我认为是老师的错。母亲就对外祖母说:“拿绳子把她捆起来!”父亲在一边打圆场。那一刻我觉得父亲是天下最亲切和蔼的人。
我对作文课由怕变爱,是因为一篇作文得了最高分:85┼2分。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记我最爱的人”,我写父亲。当时父亲因工作需要被派到湖南,我非常想念他。我写父亲在家时的音容笑貌,写父亲常常熬夜备课、写文章……这篇作文在全年级各个班朗读。我的作文从此由差变成了优秀。写作文很简单,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而我这次写出来的话是大家都认可的,所以才得到好评。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父亲从湖南回来后就靠边站、受审查。再后来父母都下乡到农场劳动。以后的十年中,我的语文老师是那些被批判的优秀中外长篇小说。这些书对一个少年来说,或许不那么适合,但在那残酷的、盲从的、没有人性的年代,这些小说给了我一颗悲悯的心、诚实的目光和丰富的文字语言,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文学的梦想。
上了初三,就是冲刺了,时间紧,你可以上上小举人作文的中考冲刺课,也许会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