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的雕塑是怎样的呢?

2024-11-28 22:4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元代的佛教雕塑

①弥勒佛像

在宋元时代,佛教石窟造像进入了尾声,江浙一带的石窟造像规模较小,杭州造像多利用天然的岩洞和岩龛,雕刻出颇有世态的罗汉群像,以及观音和弥勒像。宋元之际,人们对弥勒佛的信仰十分流行,在杭州飞来峰的雕刻多表现这一题材。此时的弥勒佛形象与唐宋时大不一样,完全没有佛像的特征。这尊弥勒佛肩上搭着一个布袋,大腹欢颜,泰然坐于岩石之上,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这一弥勒造像,不断为后世寺院造像模仿,乃至成为一个特定的形象定型下来。

②过街塔——居庸关云台雕

在元代雕塑中,过街塔是一个精美的遗存。过街塔建造在居庸关,是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阿鲁图和别尔怯不花等建造的。今仅存塔基,即居庸关云台。台座用青色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石栏和排水龙头,台下正中开一南北向的券门,可通车马。券门内外遍雕密宗图像。券顶雕曼陀罗,两侧拱面雕千佛,券洞内两壁雕刻护法天王。关门洞呈单六边形,面上雕有大鹏、鲸鱼、童男、兽和象等。图像以“减地平锻”和“剔地起凸”等手法刻成,其中以天王像最生动。此外还雕有梵、藏、汉、八思巴、畏兀儿、西夏6种文字的经文咒语和除梵文外的5种文字的造塔功能及建塔有关人名。

元皇室兴建过街塔除了为益国安民外,还有过街塔铭所记“下通行人,皈依佛乘,普受法施”之意,因而建造了这座城关。

2.走向贫乏的明清雕塑艺术

①平遥双林寺——佛教的艺术殿堂

明代大力提倡恢复汉民族文化传统,寺庙造像有较大的发展,现存有代表性的造像寺庙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其中最优秀的是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

双林寺建寺比华严寺早,后毁于战火,明代又经重修。全寺10座殿堂,共有大小塑像2000多尊,是中国古代塑像最多的寺院之一。寺庙内的十八罗汉塑像,塑绘技艺较高。罗汉造型坚实,有金石感。另外还有大型的泥塑,塑造的人物形象达上千躯,展现了佛国仙境和弃官求佛的现实生活场面,在艺术处理上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这些造像堪称明代造像的优秀代表,是又一个佛教艺术宝库。

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②明代陵雕

明代恢复汉民族的统治地位后,力图恢复大唐制度,帝王陵也多效仿唐代。陵墓设置大型仪卫性石雕以示国力和权威。因此,明代陵墓多以成双成对的石雕装饰,石雕被称为“石像生”。

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明太祖的孝陵位于南京。在孝陵的神道上,设立有狮子、獬豸、骆驼、大象、翼马和麒麟各两对,姿态为一对跪卧一对站立,此外还有两对文臣、两对武臣的石雕。这时的石雕体现了明初恢复盛世的昂扬精神。明十三陵在山麓之中,以长陵为中心共用一个神道,造型与样式皆仿效孝陵,神道两旁的石雕刻画细致,但徒有形体,缺乏气势。到了清代的帝王陵,更失去了前代的雄浑之美,虽形体巨大、坚实厚重,但精心雕刻的作品如同玩偶和模型。

③清五百罗汉雕塑

寺庙造像到了清代,罗汉塑像的阵容进一步扩大,塑有五百罗汉的罗汉堂在寺庙中非常普遍。清代寺庙造像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因距今时间较近,造像保存较好。昆明筇竹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比较有特色的清代塑像。这些雕塑形象接近俗世人物,造像的制作手法更加写实,不仅塑艺和彩绘更加细致,而且许多罗汉的胡须均由真人的毛发制成,已失去了雕塑的艺术趣味。

④雍和宫木雕弥勒像

北京雍和宫是清皇室供奉的喇嘛庙宇,建于康熙年间,内有一木雕弥勒佛像,高18米,由一完整的白松树干雕成,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巨型木雕,较有价值。

雍和宫三佛殿中的三世佛和天王殿中的天王造像,是清代较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