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平板产业等移动终端的兴起,将我们带进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在国内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里,简直是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革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断升级;换机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移动互联也迎来了大爆炸,微信用户迅速串升至3亿并且势头还在继续,各类应用、游戏每天都大量上线。
在这些引领着革命浪潮的一线城市里,几乎人手至少一台智能机。他们比的不是“我的是智能机,你是功能机”,而是“我的比你的更高端”,每天上下班挤在公交、地铁上,不是有点档次的手机,甚至不好意思拿出手。
他们的手机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应用,微博、微信、QQ等是装机必备;还有各类应用,在繁华的大街上迷路了,打开手机地图;有事没事玩玩自拍,拍出来的相片可以自动PS优化,还可直接分享;要想充电了,可下载各类电子书和杂志;什么公交卡的麻烦都可以省略了,用手机一刷就搞定;实在是下班累了,就玩玩游戏,听听音乐也行……社交、办公、影音、娱乐、游戏、阅读、购物,多元化的应用囊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应用和游戏充斥着他们的琐碎时间,不担心坐地铁、公交上班途中无聊了。
从发烧友到小白,从高富帅白富美到屌丝,从伊呀学步的幼儿到步履蹒跚的老者,从繁华地段到市郊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地拥抱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充分享受其所带来的便利、实惠、快乐和幸福。
这些一线城市也首先成为行业参与者的必争之地。然而,时代的变革并不仅仅局限在这小小的阵地;手机产业的企业们也需要更广阔的战场。这阵地和战场,将是中国广大中小城市、县镇甚至农村。
那么,这些广大的中小城市、县镇及农村的移动互联生活又是怎样的状态?春节回家过年,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到自己家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本刊通过选取全国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给广大的手机厂商、移动互联网业者们呈现出一个小小的侧影。希望我们的广大IT爷们能从中窥见到某些商机或启示。
桂东某市:智能机普及率低,移动互联生活匮乏
调查对象:整体
该市地处广西桂东地区,应该属于中国地级市的末流城市,面积小,GDP不到400亿。总体上来说,智能机在这里的普及率比较低。
持有智能机的人大多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他们受到广东大城市移动互联氛围的影响。而留在市里的拥有智能机的一般是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比较热衷电子产品的年轻人,但顶多也就一个三星,苹果在那里没有什么市场。手机体验店也不多,他们购买手机的重要渠道是移动、联通的营业厅,因为充话费送手机,实惠。也有些由于客观原因,比如原来的手机丢了,要换手机而被动选择的智能机,手机对许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工具,电话发短信已经足够。
年轻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有一定年经的人了。上了35岁的人,即使在市里或县里有“地位”的人,这有地位的人在当地是指吃公家饭,有铁饭碗的人。他们有的甚至还用着诺基亚那摔不坏的功能机,顶多一个步步高的VIVO的音乐手机,平时放点音乐。用智能机?没兴趣,平时又不上网,要上网还是要到电脑上,那里斗地主更过瘾。平板在当地更是难见踪影。
这里的人的生活状态是晚上小两口或老两口吃了饭,走路到外面广场逛逛,或者去超市买点东西,逛逛街,甚至不用坐车。或者待在家,男的上网玩游戏,女的看电视综艺或追踪连续剧。对外面风起云涌的智能机浪潮并没有太多的憧憬,俨然一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
移动互联生活缺乏
智能机的普及率与移动互联是息息相关的,智能机普及率低,移动互联生活匮乏是自然的事情。线上社交什么的QQ+微信全部搞定。微博?抱歉,这是小资的玩意儿,咱没这情调。微信倒是不错的,可以查看“附近的人”或者 “摇一摇”,可以认识很多人。这在县或市里还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在乡下,悲剧就出现了,附近的人至少是几公里外的人,不会有像大城市里100米以内的。“摇一摇”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你一摇仅能摇出一个,而且有可能是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北京。
笔者祭出城里比较火的一个应用:讯飞语点,语音命令其打电话发短信给某某某,其照做不误,身边的人大呼惊奇:现在的手机怎么比电脑还厉害?
浙江小镇:实惠才是硬道理
调查对象:中老年群体
在小镇上的这些人看来,手机分为两种,手机和跟电脑一样的手机。在当地人看来,跟电脑一样的手机,是高科技,是一般人弄不懂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用功能机就够了,而且待机时间长。实在有子女送个智能机,通过教,一些简单的应用可以尝试一下,比如微信等。
在当地买手机,没人弄得懂小米和大米的区别、三星牛还是苹果牛、OPPO是韩国牌子还是步步高的马甲,因此,在当地卖手机,随便般张桌子,堵在路上,上面放三台华为的机子,就完工了。而无需像城里面搞手机体验式专区,那是要腾出地来装修一番,不摆上20台智能手机,不放台IMAC就是没做到位。
对于手机的选择,则是哪个实惠就要哪个,对系统版本、CPU、GPU、内存啥的没什么概念。比如同样冲1000块话费,选华为就送一台原价1699的,附赠菜油一桶,赠送500话费,选三星就只能原价2999的变成1999的,那当然选华为。只要华为手机能切水果,玩汤姆猫不就行。
移动应用
当地人最常用的APP分别是手机手电筒、微信、网易新闻客户端、我查查、搜狗输入法。
手电筒稳居用得比较普遍,因为小镇上灯光不好,晚上出去串门楼道、道路比较暗,有手机手电筒用,还省去了要随身带实体手电筒的麻烦。
微信不仅是年轻人的装机必备,对于大妈大叔也是好的,不用打电话,也不用担心不会发短信,直接按住说话就行,而且又不花钱。
搜狗输入法的好处是能手写,无需老人家每次发短信都拿出老花镜一个键一个键找,也不用担心因为手机里那些个键都是虚拟的,一不小心手指会滑到旁边去。
我查查在当地是一个很火的应用。只要扫描商品里的条形码,就可以看到价格。别人来送的礼,一查,就知道那家伙把人情看多重,店里的东西一查,就知道是不是宰人的了。
对于其他的应用,他们就没有再安装更新了,因为那几十万种应用,根本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安装。
在这里也根本没有网购这回事。街上应有尽有,走两步就是了,而且是多年的老顾客了,还可以优惠,最重要的是信得过,谁知道淘宝上的东西是不是骗人的,又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手机上买东西动不动就要输入个人信息啊银行卡啊,太不安全了,万一被扣费了找谁都不知道。
山东二三线城市: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
调查对象:整体
山东当地制造业发达,很多打工青年和学生基本上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二三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界限呈现出泾渭分明的状态,35岁及以上年龄的用户更多的是把智能终端当成一种摆设,或者沿用功能手机。他们购买智能手机的原因,通常也是因为购机送话费或者图个时尚。他们不会想到用手机去订票,或者用手机去网上下单,对他们来说,或许改变习惯拥抱移动互联网,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学生和打工人群则成了当之无愧的移动互联普及先锋。
那么,这些年轻人都用哪些应用呢?
微信。这些年轻人都装有微信,都装微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微信代表了时髦。但由于对微信了解不深,他们担心频频发送语音和照片导致的流量收费,因此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手机QQ。
微博。微博开始在二三线城市流行,但在二三线城市,微博更多的作用是来获取信息,而不是主动分享。在二三线城市,很多年轻人喜欢利用QQ空间分享信息,因为空间里面朋友居多。
三是新闻客户端。客户端在这些地区迅猛发展,这和搜狐的品牌也有很大关系,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六七线的乡村,人们更多的是知道搜狐而不是新浪。原因,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赵本山当年在央视春晚上的宣传,在很多人看来,搜狐似乎更加接近用户,呈现一种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媒体风格。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大部分其中预装了搜狐,看来张朝阳跟智能终端的关系比较好。
武汉郊区:移动应用随大流
调查对象:农民工年轻群体
农民工群体中的年轻人典型特征是他们没有电脑,网络世界几乎全部寄托在手机里。因此,对智能机的需求比较大,但受制于经济能力,一般选择一两千块钱的智能机。魅族、小米、华为是他们比较青睐的品牌,因为这些品牌的机子性价比高,同价位的产品,三星、HTC什么的比这些品牌的配置要低很多。
小米在这个地区的名声很响,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小米二代手机不仅拖延了很长时间发售,而且上市后每次仅能发售几万部,在抢购失败后,他们一般会转而购买华为、魅族等品牌。在他们看来,华为是一家国际大公司,对于这样一个一次性发年终奖125亿的公司来说,手机产品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对于移动应用的选择,主要看口碑。热门的应用如微信、腾讯微博、手机QQ、手机浏览器等一般都能在他们的手机里找到。他们喜欢微信中的“查找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认识的人相互通过,并建立群组进行交流。
微博、微信和手机QQ之外,用得最多的当属手机浏览器,他们不经常主动下载各种APP应用,因为WIFI没有普及,流量资费比较贵,不舍得。
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清楚什么是APP,也谈不上对太多产品的认知。不过,最终除微信、微博等少数应用外,仅仅只有些手机游戏经常会玩及。
西北某四线城市:智能机=游戏机+MP4+手机
调查对象:整体
该市的GDP接近800亿。这里的智能机普及率比较高,若干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诺基亚广告已经完全销声匿迹,唯一还能在媒体上见到身影的只有Lumia920这样的高端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跟大城市一样,苹果和三星成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其他品牌没什么市场,但高端市场在这里还不是很大。
当地基本上是Android的天下,从大卖场到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铺都在贩卖Android产品从三星、HTC再到国产、山寨智能手机都有自己的用户群体。小米和魅族似乎在这里并不常见。平板在这里非常不流行,用户似乎更倾向于4.5寸左右屏幕的智能手机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高端市场外,在当地买手机,用户真正在乎的是他们能看得到的参数,或者至少听起来能拉开档次,所以他们介意的是,屏幕到底有多大,分辨率到底有多高,CPU到底有多快,或者产品的轻重、薄厚。
因为大家都选择Android,因此在这个城市里,包括刷机、配件、维修在内都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移动互联应用
他们大多数是这样的典型用户,QQ、微信、微博等成了他们的装机必备;用户对各类应用的选择也主要趋向于热门类应用,靠豌豆荚、快用之类的辅助软件,以应用排行榜按图索骥来发现、安装应用,热门的UC浏览器、TempleRun、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等成了他们的大多数选择。
总体上而言,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具备不少电脑功用的功能手机而已,而大多数用户都是把智能手机当作娱乐工具来使用的,更多的时候,智能手机是游戏机、可以随时随地刷微博,随时随地上网聊天,是可以看最新电影的影音设备。智能手机的概念也成了游戏机+MP4+手机的集成。
上山下乡,接地气很重要
腾讯已经成为如今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最大赢家,其影响力已经广泛渗透到这些地方,而且几乎完全没有对手具备可以挑战它的优势。新浪微博的潜力也不可低估,虽然现在不赚钱,但在这些广大的区域,普及率和活跃度都很高。
然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和重心其实还是在北上广深及其他部分东部沿海较发达的二线城市里,而广大中小城市、县镇、农村等地区,移动互联网大多还处于起步甚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状态。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这些地方拥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习惯、整体经济水平、互联网环境等方面的差距,这对于这些业者们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消费习惯、整体经济水平、互联网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不是一天两天所能改变的,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就是“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们的需求。”
试想,我们是不是每天关注那些搜索新技术、显示新科技、大数据玩法、云端新概念,却对我们需要进驻的阵地一团雾水,一问三不知?不是只有拿到投资人数千万的投资就算成功,也许是时候该接下地气,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才是最大的商机。
一二线城市里的竞争很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团购网站死亡,每天都有进行到一半的项目无疾而终。所以,为什么不避此风险,别寻根据地?把你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广大的市场,这些市场也许不要求你的项目必须领先全球,要的就是能满足他们实惠、实用的需求。而且,“农村包围城市”也未必不是好策略。
“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伟大毛主席如是号召。
不要哪哪都互联网加,任何新事物都有它的实用特性和基础,没有相关的基础你那是东施效颦。